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418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18頁 (1 / 2)

姜明絕對不會允許現在北方的戰爭呈現一面倒的現象,要是一面倒,也要是宋軍北伐的時候,在他的堅持下,鐵礦石和鋼炮終於達成了互相買賣的決定,從而使鐵礦石的價格為鋼炮造價的一成左右,成就了姜明這個軍火暴利的源頭。

也就是按照十成鐵礦可以煉製成約三成精鋼來算,五千斤鐵礦石的價錢只能買一門鋼炮,並且炮彈和火藥還要另算,因為有鏡子的利潤線上,所以蒲家也只好捏著鼻子答應了,中興七年,也就是姜明回來的那一年,由於泉州地震,受到驚嚇的蒲壽庚生病後不愈而亡。此時他已經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了,而其兄蒲壽晟早在中興元年的時候就已經亡故,蒲家現在的主事是長子師文。

蒲師文對於姜明,自從在祥興年間的圍剿范文虎的船隊時就打過交道,不知道怎麼回事,對這個比自己小了很多歲的人,似乎有很大的戒心和畏懼。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之下,雙方的談判才會那麼快的就達成協議,一點也不像是經商世家所擁有的討價還價水平。

時間過得真快,已經二十二歲的趙昺已經親徵六年了,在可以說是有所作為,也可以說是無所事事的情況下,在近幾年中,一直下詔讓姜明回到南京,此時的陸秀夫也已經五十八歲了,政事堂第二任主事也做了三年。在他的打理之下,朝政一直朝著穩定的方向發展,由於士族關係的制約,他一直都沒有收回在文天祥手裡的軍事權力,收不回來的話,光評價藍軍的威懾,是無法制約赤紅軍的。

除了這一條之外,中興皇帝趙昺在他輔佐之下,正式親政之後英明果斷,行事頗具太祖之風,在他的治理下慢慢有了些&ldo;神宗之治&rdo;的端倪。

在經濟上,姜明所推行的鼓勵工商、統一稅收等政策受到了政事堂的重視,已經向全國推廣。在政治上,親政後三年內連續三次提高官員俸祿,以此來安撫無論是新任還是反正後的官員。期間,有張鎮孫和鄧光薦兩人分別主持了一次秋幃科舉後,從中間又選拔了不少歸國或者苦讀計程車子,理學一派在朝堂之上聲威大震。新任官員們興高采烈地推行著&ldo;理學為本,雜學為用,吸納百川,堅守綱常&rdo;的儒學觀念。

除了姜明的署理臺灣、琉球和呂宋堅持了按需分配的制度外,其他地方因為此舉不合綱常而不予提倡,不過因為理學聲威大振,政務院和軍務院的光彩黯淡了一些。只有軍事堂在文天祥的聲望之下,依舊遵循著原來的規定,漸漸的,從內廷之中直接發出的各種詔令又多了起來,其中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政務院的討論,有的甚至在政事堂也只是象徵性的說了一下而已,並不注重接受意見了。重新走回靠官員操守來自我監督的老路。不過這些措施得到了大部分官員,特別是新晉百官的一致擁戴,趙昺的英明與陸秀夫的沉穩在各地傳頌。聲勢漸漸的浩大起來。

軍事堂的主事文天祥和一眾人員,一直勉強依靠張鈺在雲南的戰功來支援著不至於被壓倒,為了挽回一定的局面,文天祥不得不給張鈺寫信,讓其在緬甸組織反攻,徹底將拖歡趕出雲南等地。順勢收服西南諸國。並且陳說厲害,蓄力辦成此事,為此,文天祥貢獻了自己的破潮軍工張鈺驅使,以期早些達成目標。

張鈺原來也是有這樣的想法,不過是受到當時戰略思想的約束,只能是打痛拖歡,暫時還不能和元朝站在對立面。因為在沒有完全準備之下,大宋還想看到北方相互火拼。不想轉移他們的視線。

得到軍事堂文天祥的暗示,張鈺很快的就明白了該怎麼做了。

中興八年的一個冬天,一個商隊在雲南莫名其妙的失蹤,據稱,這個商隊所押運的物資是援助緬甸災區的,這次商隊遭劫事件,直接導致了緬甸受到災害的百姓無法得到援救,死亡慘重,從而使緬甸的攝政國主不速速古裡激憤異常,率領民眾在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