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420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20頁 (1 / 2)

忽必烈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死,竟然為蒙古帶來了一段時間短暫的和平,雖然這和平大家都是為了儲存實力來爭奪帝位之用。其實作為大元王朝的奠基者,忽必烈的開始就考慮到建立一個井然有序、避免紛爭的皇位繼承製度。要不然他也就不會可能成功的將儲君的位置從真金轉移到鐵穆耳的手裡。然而,他選定的繼承人卻都已經亡故。

也可能這麼悄然無聲的死去給他帶來了一切的清淨嗎,但是卻為整個蒙古一族帶來了深深的災難。為了統治他所征服的中原和江南,他需要定居下來,並接受定居屬民的一些政治、經濟和文化等觀念。

但是,他這樣做了,他領導下的許多蒙古人就開始反對他。事實上,當他把他的居所遷往位於中原的大都時,他的那些蒙古部族便開始反對他了。首先是他的弟弟,然後是他的海都和乃顏,紛紛向他的統治權威發出挑戰。

他們雖然沒有能夠推翻他,但是行動表明,蒙古世界內部已經開始分裂,而這種令人不安的分裂最後將導致蒙古帝國的崩潰。忽必烈當然還有其他選擇。他可以繼續保留草原領袖的身份,放棄治理中原和農業社會的打算,那麼他的遊牧同胞或許就不會反對他了。但是,如果那樣的話,他就無法獲得漢人的忠誠和支援,而除了簡單地剝削以外,他根本無法治理中國。

起初,他曾試圖迎合漢人。他建立了一個類似傳統中國王朝的政府,而且透過採用儒家禮儀,贏得了許多漢人的擁戴。雖然他沒有採用漢人傳統的科舉考試取士制度,但是他仍然聘用了許多漢人在他的朝廷擔任要職。

然而,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多年當中,他發動了一連串代價高昂的軍事遠徵,損失慘重。對日本和東南亞進行的這些戰役,除了轉嫁內部矛盾之外,對元朝毫無裨益。

第一百五十五章 宋伐(一)

拖歡知道自己父親駕崩的訊息,在悲傷中驚慌失措,但是隨即被手下的將領昔戾基玉、元帥烏馬兒、參政岑段、樊楫田等人提醒,是不是該暫時避開宋軍鋒芒,此時,應該藉口皇上喪事為由,開始北撤近四川境內,和忙哥刺之子阿難答,也就是現在的安西王一起聯合抗擊宋軍。

第二,眾人還是有種私心作祟,就是皇上在駕崩之前並未指定繼承人,那麼就代表著拖歡也是有一定資格的,要是能趁著實力尚存,退軍到四川之後,能和安西王聯合一處,也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勢力,那麼問鼎帝位,也不是不可能的。否則就算是能抗擊宋軍,那麼也是兩敗俱傷之局。

而且若是宋軍趁勢西去四川截住自己大軍的退路,那麼對於孤守雲南的他們,只能是越戰越弱,慢慢的被宋軍和當地的土著蠶食乾淨為止。

聽到屬下的這般鼓動,對於執政一方已經是感到頭痛的拖歡雖然對於帝位並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但是誰當大汗或者是皇上,卻和他今後的發展息息相關,在這個時候,蒙古諸部已經止戈息兵。自己還在雲南鬧個什麼勁啊。還不如退回四川觀望,找一個對自己有利的人支援,那麼對於今後自己的發展會更有好處一些。

打定主意,當下也不遲疑,畢竟雲南不是他拖歡打下來的,只是繼承忽必烈的功績而已,丟了也不可惜他也不會心痛。接受大家的意見也一向是拖歡的美德,在參政岑段的建議下,拖歡召來了大理原來的遺臣們,說明瞭想扶植大理從新立國,但是要大軍的糧餉給養。還有駐軍的費用。

不到一個月,就匆匆定下來。了一個段氏宗室繼任大理國王的位置,然後以國王的名譽又收颳了一些金銀珠寶和糧食以後,然後命少量蒙古兵馬挾裹大量當地土著武裝,以大理國的名譽,分兵由曲靖路和烏撒路兩個防線做出迎敵之勢。

在兩隻分別為五萬的人馬趕往。烏撒和曲靖的時候,拖歡卻是率領自己的嫡系約十五萬大軍,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