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76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6頁 (1 / 2)

可是楊亮節和張德卻是唯太后的馬首是瞻,是很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姜明才決心留下陳宜中幫他在一邊看著。

不知不覺之間,士大夫出身的讀書人竟悄然佔有了絕對的優勢,陸秀夫、張鎮孫、姚良臣、鄧光薦、謝枋得、趙孟頫,再加上在行朝各部的官員,姜明已經不能再小看這些讀書人了。

因為這些文人可是算是朝堂之上的常駐人手啊,而姜明這邊,不是武將就是領兵在外,危急的時候,只能派遣親信心腹在行都代理議政,他們還要趕赴各處戰場呢?

要是不小心再讓這些讀書人抓住一些兵權,能做出什麼事情來,那是誰也不好說的,不到百年的韓侂胄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了。姜明雖然不怕,但是在這個時候最忌的就是起內訌,那樣的話,遠在大都的忽必烈會笑的嘴都歪了的。

之所以會有內訌,那就是缺少相對的制衡,姜明一直是這麼認為的,而陳宜中也是這麼教他的,最重要的,是姜明很快的就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雙方的第一場爭執不是環繞著張鎮孫和張僖之爭展開的,而是圍繞著蒲壽庚的職務展開了激烈的反彈。本來,由政事堂瓜分各個府轄的責任。其實只是一個掛名而已,姜明主要的用意,就是想讓每個人都做一點實事,去分管一府之地的責任,那麼就少了勾心鬥角了。而且可以憑藉每個人下轄的府縣政績評定政事堂每人的功績。這個才是姜明的初衷。

蒲壽庚早就看出來了,所以根本就沒有起爭這個政事堂位置的念頭,因為一切事情的實施,還要靠他這個泉州的父母官去做,只是政事堂可以給予你指導或者是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在朝中有人方便提出自己的要求而已。

而無論是姜明的意屬,還是蒲壽庚本人的心思,都是朝著政務院議長的位置上看去的,因為在姜明的心裡,如果蒲氏能夠當上政務院的議長,那麼就會傳遞給天下人一個訊號,就是從商者亦可議政這個訊號。從而鼓勵商人做善事獲取民心,那樣不用科舉,也能獲得議政的權力,對於其的誘惑是非常大的。

而蒲壽庚想當這個議長,卻是為了以後行商時的方便,可以隨時把握朝廷的變化,遠遠比一個政事堂的虛銜實惠的多。

正當兩人覺得只要共同努力就可以水到渠成的時候,卻遭到了以陸秀夫和張鎮孫為首的激烈反彈,十分堅決的拒絕了姜明的要求,並且更徹底的是,乾脆拒絕蒲壽庚進入政務院,理由是,蒲氏有官職在身。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北對峙(四)

姜明自己搬的磚頭砸在自己的腳背上,有苦也說不出,當初為了禁止政務院裡變成另外一個官員們聚會的場所,才提出了這一條,誰知道沒有多久,陸秀夫等人就用這一條來堵自己的嘴,一時間還真的沒有話說。

看來所謂的讀書人對於政治的適應性,遠遠比姜明要強的多了。很快的就學會了利用規則來牽制對方。

但是姜明卻是沒有參加到其中去,並且很快的以此事要避嫌的原因退居到了幕後,留下蒲壽庚和陳宜中兩人為聯盟,和陸秀夫等人發生爭執,所憑藉的也就是其在泉州乃至海外商人的影響。而且在陸秀夫的陣營中,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因為他們為了搶佔各府的控制權,一些有名望的人也都進入了政事堂,而其餘人的威信都不足於震懾整個政務院的人員,那可是來自於十六個府的精英分子啊。

沒有等到有個結論,中興元年就要過去了,由於皇上詔令,要在新年之前確定好人選,一時間,陸秀夫他們所代表的道學一派,也沒有能提議出合適的人來擔當政務院議長的職務,只得做出妥協。

中興元年臘月初八,政務院和政事堂舉行的聯合議會勝利的在南京府召開,又尚未親徵的小皇帝協同楊太后一起參加,先是舉行了慶典,大宋已經很久沒有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