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79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79頁 (1 / 2)

中興二年六月初五,大宋皇帝趙昺下旨,賜還日本國主三神器,詔命太師姜明統御勇軍五萬人,以超影軍為先鋒,護送日本國主龜山和後宇多國主回日本就位復國。

中興二年六月十五,大軍在明州起航,直奔日本壹岐島而去,於六月二十五日到達博多灣。此時北條時宗的幕府還沒有精力南顧,所以在昔日的太宰府並沒有發現有日本的駐軍,遂將龜山和後宇多安置於太宰府。

而後,命令超影軍曾胡軍率本部,由後宇多指派的嚮導引路,繞過九州島,前往奈良地區、神奈川地區等地尋找幕府所在,宣讀大宋皇帝之聖諭,命令其立刻廢伏見天皇,迎後宇多復位。而且指責其無端廢立之舉。其理由是以象徵天皇權威的三種神器(鏡、玉、劍)的所歸為基準,三種神器在後宇多天皇手中,故後宇多應為正統。

並且現在後宇多天皇業已經成年,要求鎌倉幕府還政於天皇,盡到做大將軍的本分。

其實日本天皇統治早就徒有虛名,實權已掌握在鎌倉幕府手中,但是,皇室內部爭奪天皇繼承權的鬥爭卻十分激烈,並逐漸形成以後深草天皇為首的持明院系統和以龜山天皇為首的大覺寺系統。本來矛盾就十分的激化了。

之前,鎌倉幕府採取不偏不倚政策,明確表示:皇位由兩派交替繼承。但是自從蒙古入侵,後宇多天皇和龜山上皇卻是隨著宋軍南下,以至於引起了鎌倉幕府北條時宗的不滿,遂以後宇多天皇和龜山上皇拋棄日本國民為由,立伏見天皇於江戶。在江戶修建行宮和宗祠。以悼念江戶被蒙古人殺死的三十多萬軍民。其實上也是便於鎌倉幕府控制天皇,因為蒙古人的入侵,不但使京都附近寸草不生,而且使日本國民死傷逾六成,鎌倉幕府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兵力守護那麼多的地方。

本來,要是龜山和後宇多暫時不回歸,那麼鎌倉幕府的一系列諸如鼓勵生育,招募軍隊的事情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但隨著超影軍曾胡軍的過來指責,使矛盾顯現出來。鎌倉的北條時宗領著眾人在北海道苦捱了那麼久的時間,怎麼甘心將大權雙手交出去。於是拒絕了後宇多天皇復位,聲稱這是日本內政,大宋不應該藉助大國身份橫加干涉,並要求將臨戰棄國民而逃的龜山上皇和後宇多送返日本,承諾不追究其責任,但是要交出象徵皇位的神器(鏡、玉、劍)讓給伏見天皇。

龜山和後宇多那裡肯答應呢?那樣的話,大覺寺一系就完全沒落了。於是大宋中興二年七月,後宇多天皇在京都即位。實行&ldo;日本中興&rdo;,恢復天皇親政,並稱鎌倉幕府所扶持的伏見為&ldo;偽朝&rdo;。以三神器之名號召日本國民來投,陳兵京都以南的吉野山,對在鎌倉、江戶的伏見天皇下出最後的通牒。

二十三歲的惟康親王被救出並授予其大將軍之責。組建惟康幕府。用於對抗鎌倉幕府。一時間,日本舉國上下,不知道該如何何去何從。在姜明等人的蓄意挑唆下,南北雙方漸漸的勢同水火,相互謾罵成一片。

鎌倉幕府有百年積威,而後宇多有大宋撐腰,仗是沒有打出來,但是形成了在京都的後宇多天皇的南朝與在鎌倉、江戶的伏見天皇的北朝相互對峙的局面。自然各以自己為正統,稱對方為&ldo;偽朝&rdo;。

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北對峙(六)

而此時的姜明等人卻是沒有理會那麼多的事情,在有效武力的震懾之下,像是看著鬧劇一樣,偶爾用自己的優勢平衡者雙方的勢力。

在這種情況下,北條時宗借著幕府百年的積威,而龜山和後宇多以三神器之名號稱為正統,一時間也是難以分出高低,只是隨著北條時宗由於在北海道受涼而感染的疾病卻是越來越嚴重。龜山等人後來者居上,倒是佔有一定的優勢。

沒有理會日本南北雙方的勢力孰優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