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50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0頁 (1 / 2)

正中姜明和陸秀夫的下懷,馬上命人準備去準備西禪寺的安全和佈置事宜。當然要做到盡善盡美了。不過既然要去名剎潛修,那麼就不不必多帶隨從和家臣,當下,龜山上皇有命自己的親信春宮大夫西園寺實兼統領來宋家臣以及追隨者。然後統一歸大宋節制,聽候大宋丞相的指令。

姜明正好也不想管這些日本人的閒事,看見他主動找上陸秀夫,邊樂得清閒。遂不再言語。任由陸秀夫安排,因為來之前政事堂已經有所決議,日本人只能再懷安一帶駐紮,不能亂走,防止有意外的發生。

當下,用過午膳,就陪同龜山父子二人來到了西禪寺,位於西郊怡山之麓的西禪寺,名列福州五大禪林之一,是唐朝時所建的古寺。

古寺距福州城大約有四里路程,原為王霸仙人修道的場地,有白龜吐泉的遺址、唐代開山祖師懶安禪師塔內真心銘碑、五代慧稜法師塔、唐代七星井,還有弘一法師放生池碑……,景色很是不錯。

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陸秀夫等一班文人雅士都是興致勃勃的向日本國主介紹著西禪寺的大概情況和景色,龜山天皇微笑著應對,而年紀尚小的後宇多天皇卻是面似沉水,一言不發。

姜明看在眼裡,雖然沒有做聲,但是卻是心裡暗生警惕,看來需要多找些人來注意一下這父子二人的事情了。

卻不知道,其實龜山上皇和後宇多天皇也是迫於無奈才這樣做的,原來日本自從後深草天皇即位。這個時代屬於幕府掌權,日本天皇其實就是個擺設。

問題是擺設也擺設了,但是後深草天皇的身體很弱,看來屬於不長命的那種,只好決定傳位給自己的弟弟,稱龜山天皇。

這倆兄弟之間屬於和平交接,當時也算兄友弟恭。問題是後深草身邊的臣僚可不如是想。他們和這位龜山天皇素來不大和睦,於是堅持擁立後深草天皇,宮廷的分裂就此形成。

但是文永十一年(德佑元年)的正月,龜山天皇讓位於子世仁親王(也就是隨其而來的後宇多天皇)開始執掌院政,其兄後深草上皇十分失望,辭去太上天皇的尊號並落飾,將情況告訴鎌倉幕府。

當時的關東申次西園寺實兼,開始讓妹嬉子進入龜山天皇的中宮,採取接近大覺寺統的立場,在與大覺寺統發生不愉快的事情之後接近後深草上皇,對幕府進行遊說其中的利害關係。

幕府原先極力採取不介入皇統問題的方針,也不得不出面進行調停,結果決定採取立後深草上皇的皇子熙仁親王為東宮,將來此皇子即位後實現後深草上皇的院政的方案。

自此,日本宮廷裡面就形成了兩派。一派是後深草家的,稱持明院統,另一派是龜山家的,稱大覺寺統。兩派輪流當天皇,幕府的方案得到兩統的承認,翌年十一月實現熙仁親王的立太子。後深草上皇考慮出家、蒙古襲來的對外危機等因素。使得兩個皇統的關係在一段時間內表面上變得融洽。

但是龜山上皇心裡知道自平安時代末期以來,日本的天皇一般都於十歲左右繼位,二十歲左右便開始隱退。鎌倉幕府先是攝政政治,接著又迎來院政時代。在攝政政治時代,天皇是權力的源泉,然而真正的執政者是攝政或關白。

這說明律令制的衰落,也可說是上代天皇不親政傳統的復活。攝政或關白是天皇的外祖父,而天皇的父親或祖父從天皇那兒取得政權的形勢是院政。鎌倉幕府時代武家勢力興起,權利逐漸轉向幕府。

龜山上皇想廢除了院政,實現了他主張的政出天皇的願望。他希望由自己或者是自己的兒子後宇多天皇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但是心裡更加清楚,皇權的確立,其根本在於打倒幕府。

此時,正適鎌倉幕府的執權者北條時宗對付外敵,幕府混亂,御家人武士不滿情緒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