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九阿哥給的啟發(求保底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九阿哥給的啟發(求保底月票) (2 / 3)

道:“恭喜汗阿瑪,永定河工事已經快好了,可保京畿二十年無水患之憂。”

要不然水滿京城,就太狼狽了,朝廷也丟體面。

康熙搖頭道:“一年年的,多少銀子砸進去,在面上自然要光鮮,朕不求二十年,只求安穩十年,就算他們功成。”

十三阿哥在旁,並不多嘴,心裡卻是想著戶部給河道撥款的賬目。

一筆筆的,聽著都嚇人。

一年下來,能抵幾個皇子開府的家底了。

要是這些銀子花到實處還罷,要是被貪了,那太可恨了。

太子也想到官場風氣,貪墨成風。

只是水至清則無魚。

只要貪墨的不太多,除了御史之外,也沒有誰會專門盯著這個。

他就是想起了九阿哥在皇城裡用煤渣修路之事,道:“汗阿瑪,南城每年內澇,主要是地勢低窪的緣故,去年冬天九阿哥叫內務府在皇城裡用煤渣修路,既處理了宮裡的煤渣,也平整了道路,正是一舉兩得;要是南城那裡,由順天府主持挖渠,挖出來的土方用來平整窪地,往後南城下水通暢,士紳百姓也免了內澇之苦。”

康熙聽了,比較上心,道:“這個法子妥當,回頭你仔細寫個摺子朕看看。”

南城每年雨季都內澇,從六月到七月底,百姓出行不方便不說,臭氣熏天的,也容易誘發時疫。

更有甚者,因排水不暢,致民房倒塌,百姓傷亡,也時有發生。

太子聽了,道:“那兒子回京後查查南城現下的溝渠後再寫。”

康熙讚道:“如此更好,資料詳實,有的放矢,省得閉門造車。”

父子兩人說得投契。

十三阿哥在旁,心裡卻是驚詫。

他比太子小十一歲,入上書房的時候,太子已經出了上書房。

做了十幾年兄弟,除了之前逢年過節打照面,這還是他頭一次與太子打交道。

原來只覺得這位太子哥哥尊貴傲慢,現下看著倒是也挺接地氣兒,還能舉一反三。

關鍵是他不拉踩,不像三阿哥似的,只要開口,就要貶損旁人。

太子彷彿站在高處,承認其他人的長處,也樂意接納吸收其他人的長處。

不過他也確實站在高處。

太子的涵養,比想象的好。

十三阿哥都如此認為,更不用說康熙了。

康熙也對太子的反應很滿意。

太子尊貴,就應該如此,有容乃大。

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國太子,更要有容人的雅量……

治國就是治人。

揚長避短,才是用人的上策。

後頭的備用御舟上,大阿哥與四阿哥也在眺望河堤。

兄弟兩個是老搭檔了,這幾年聖駕巡永定河,他們都隨扈。

四阿哥看著堤岸邊的閘口,閘口外的灘塗,就是洩洪區。

那些土地,有些還是圈的民田,眼下都沒有賦稅。

實際上誰都曉得,這種洩洪區三、五年也用不上一回。

那不洩洪的時候,起碼有大部分的土地可以耕作,這一部分土地不在百姓手中,官府也沒有田稅可收,那這土地在誰手中?

地方鄉紳。

這些人名義的紅契土地本就不上稅,又加上這些隱田,肥了自己。

朝廷失了稅銀,地方百姓失了土地,淪為佃戶。

四阿哥想到這些,就心裡不舒坦。

大阿哥這裡,也正難受,跟四阿哥指了旁邊的堤壩道:“這段工程我記得,前後用了兩年功夫,那是幹活麼?簡直是抱窩呢!要是跟去年似的,從八旗抽丁來做築堤,也就是三、四月的事兒,偏偏這河工銀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