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11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頁 (1 / 2)

半晌無人答話,楊亮節自恃是皇太后之兄,心裡倒也不懼什麼,當時就不客氣道:&ldo;說的是大賢良師所預測之人,只憑著穿著所謂大賢良師的衣服,拿著大賢良師說用過的扳指和寸芒劍嗎?萬一是他以不軌之心用見不得人的手段得來的呢?&rdo;說完,頓了頓,繼續有說了幾句,不過聲音倒是小了許多。

&ldo;國破之日,大賢良師說的是什麼找尋救國之人,但是他卻在什麼地方,皇上為難的時間在什麼地方?&rdo;

還想繼續說下去,被楊太后回收阻止,不敢違抗,只能訕訕停了。

張世傑雖然沒有說什麼,卻一臉的深以為然,陸秀夫卻沒有說什麼。只是沉默。陳宜中奏到:&ldo;臣以為。萬事以善為先。姑不論姜明此人來歷如何。但是初見聖駕便就聖駕於危難。皇上一路顛簸。患暈船之疾。太醫們束手無策。姜明此人此舉。勿說有過。但有功矣&rdo;。

&ldo;更何況。大賢良師地物事。難道是尋常人可以得到地嗎?&rdo;說完就看著楊亮節。陳宜中本來對楊亮節就有些不屑。

楊亮節最近地一個時期在朝中地發言激增。同時也越來越見跋扈。楊亮節為皇太后楊氏之兄。官封駙馬都尉。這本來是個沒有實權。只是為了彰顯外戚身份之官位。但是楊亮節卻自恃為端宗皇帝之舅舅。明目張膽地在宮廷裡胡亂發言。並且相當專橫妄為。

陳宜中知道楊亮節本來也沒有什麼太深地心機。對人也頗為有仗義之言科舉。且有勇武好鬥地血性。但是對於科舉出身地他來說。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到當朝宰輔之位。是自己地努力所得。但是對於像楊亮節這樣地人地看法。卻總是拿著對待暴發戶一樣地眼光。

畢竟在官場上混跡多年。有著一種不怒自威地眼神。看地楊亮節沒有什麼話說了。

張世傑仍是冷笑不語。他和楊亮節一樣。沒有說話。在幾年前還不甚知名於天下地他。像楊亮節一樣。靠地是皇太后地信任。才走到這一步地。

張世傑出生於山東省青州城的青州嶺下,幼時隨雙親至燕京,這一帶原屬金人之地。在金國是張弘範之父張柔的部下。後來張柔降了蒙古,張世傑南下投奔了南宋。遂投入宋軍效力,行伍出身,因戰功被襄陽呂文德升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伯顏攻打臨安時率兵勤王,1276年(德佑二年),臨安淪陷時,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被俘,他與陸秀夫帶著宋朝二王(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後擁立益王趙昰(就是現在的小皇帝端宗)有功,而被皇太后信任,被加封為&ldo;大將軍&rdo;。

此事此刻的他心裡明白陳宜中等文人的看法,所以不發一言,心中卻有了決斷。

陸秀夫不發一言,也明白陳宜中和太后的想法,只能暗自把話放在心裡。國破家亡的日子,已經讓他顧不得想那麼多了,但是他也不怎麼放心把國家的前途放在一個看似剛及弱冠的年輕人。

但是對於為官多年的他卻也不肯放過這個貌似年輕的救命稻草,天之子,有龍呵護,無可加威,在讀書人的眼裡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作為大賢良師臨去時唯一的見證者來說,他又隱隱約約的同意楊亮節的意見,畢竟一步登天的機會是很有誘惑力的。

第十章 船上(下)

在沒有搞明白這個年輕人的能力之前不可濫用,陸秀夫心裡暗暗的作著決定。

蘇劉義得到張世傑的眼神,舉步上前躬身道:&ldo;啟稟皇太后,微臣愚見。適才相遇,便委於重任,這樣做也會傷了為大宋徵戰沙場計程車氣,畢竟未及寸功,皇太后可令其獻策,自領一軍,待到以後再行封賞不遲,還請皇太后聖裁。&rdo;

張世傑向前一步,躬身行禮,微臣附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