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59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59頁 (1 / 2)

自從蒙古人入侵江南之前,商人們都為了貨幣的不統一頭痛。長期存在的多種貨幣混合流通狀況,使貨幣兌換在春秋戰國時期已經存在。兌換業務則自西漢開始出現,到唐宋有所發展,始由金銀店、櫃坊等兼營。現在蒙古人慾專行紙鈔,但是在江南民間仍用銀錠和銅錢,銀、錢、鈔三品並行,使他們頗感不便,但是戰火四處可見,金銀店、櫃坊兼營兌換價錢往往是隨心所欲。不斷投機倒賣,企圖牟取暴利。

現在大宋要是官辦兌換貨幣的話,那麼以後商人們就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保證,可是沒有等商人們敲鑼打鼓的送上牌匾,一個讓他們傷心的事情就接踵而來。

就是大宋中央銀行不但承擔兌換貨幣的事情,還要承擔保險、債券發行等事務。債券的發行是為了募集第一批大宋中央銀行的資金,說好了,由戰爭中所獲得的戰利品或者是拍賣戰爭後的土地於產業後償還。

可是在這個年月,誰聽說過。這種業務呢?就連趙若梓聽的也是迷迷糊糊,再加上姜明懂的只是一個表面,深處他也不知道,不過幸虧有陳宜中這個老狐狸,是一個投機鑽營的老手了,很快的就將條文擬定了下來,大概意思就是說,發行債券仿造民間借貸之法,有利息共存,但是遠遠低於民間私下借貸的利息。

每攻佔一個地方之後,城內之繳。獲皆為戰利品,債券可充當現錢進行購買,債券發行期一般為兩年為限,過期之後,持有人可以拿著其債券向大宋中央銀行兌換當時各種貨幣,利息照付。

不過就算是這樣,姜明也沒有。想到一向積弱的南宋,在商人的眼裡還是比較有威信的,很快的就有很多商家加入到其中,本來大宋中央銀行準備暫時先籌措資金三百萬貫。有政事堂和皇室出資一半,民間籌措一半。

沒有想到還沒有等政事堂和皇室出手,民間募集。款項就已經達到了三百萬貫,不由的使姜明心裡暗暗的吃驚。南宋果然是藏富於民啊,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福州,加上一些外來的商賈,就這樣簡簡單單的籌了三百萬貫。要是江南真的收回,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擔心的呢?

既然募集了資金,那麼對於兵卒保險之事也有了。著落。首先籌募的資金,都歸軍方所有,然後由軍方再掉個頭,按照士卒數量和具體條款付給大宋中央銀行,然後若是有士卒受傷,則由大宋中央銀行負責士卒的全部醫療費用。如果陣亡,則每個士卒家裡由當鋪支付二百貫撫卹金。一年之後,雙方和約到期,如有剩餘,則全給大宋中央銀行,雙方看情況再繼續協商如何續約。

這樣的話,如果結餘的多了,就可以支付一部分。錢來退還債券的商人費用,再多了則作為借貸給軍方買軍需之物。而除了首次募集購買債券之外,剩下的機會就要由軍方出面在政事堂派人的參與下進行了。

大宋中央銀行。之事負責保險或者兌換貨幣等事務,別的不再插手。至於存貸暫時只在官方進行,民間短時間之內不要想到有人會相信這些。

第一批參加保險的,當然是赤紅軍了。由赤紅軍最高統帥侯強出面,和大宋中央銀行簽訂了契約,把出售戰爭債券之款項接收過來,再以赤紅軍每名士卒十貫錢的保險費用、和水手、船工以五貫錢的保險費用支付清楚。共計一百五十萬貫。

而剩餘的一百五十萬貫錢以寄存的方式放在大宋中央銀行,需要憑藉侯強和姜明二人共同的印鑑,才能支取用來購買軍需武器和火藥等戰爭物資。

而其他諸如勇兵、鄉兵,只能靠本人自願出資加入保險,不過一旦被選入赤紅軍,則就會由軍方負責承擔,這樣也可以有效的帶動其的積極性。

因為做完這一切,赤紅軍就要出征了。在戰爭中,士卒將士難免會有所損傷,至於補充人員肯定要從這些勇兵和鄉兵之中挑選,因為當初在建軍時,姜明就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