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94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4頁 (1 / 2)

中統四年八月,忽必烈又命燕王真金署敕。六天後,劉秉忠、王鶚、張文謙、商挺等眾謀士又向忽必烈建言;&ldo;燕王既署相銜,宜於省中列置幕位,每月一再至,判署朝政&rdo;。為的是逐步將真金推上大元帝國的儲君寶座。

至元七年秋,真金受詔巡撫稱海,至冬還京。

至元十年三月十三日,年已三十一歲的真金被正式冊立為皇太子,世祖遣伯顏持節授玉冊金寶。時中書平章政事阿合馬以理財得到世祖重用,擅權專政,以真金為首的漢法派同以阿合馬為首的理財權臣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真金被冊立為皇太子,在客觀上加強了漢法派的力量。阿合馬屢毀漢法,逼得國子祭酒許衡無法執教,只好請求回鄉。十六年冬十月,因李居壽和董文忠的分別奏請,忽必烈下詔:皇太子燕王參決朝政,凡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及百司之事,皆先啟後聞。從而使真金在臨決庶務上又前進了一步。

至元十八年二月,世祖命真。金撫軍北邊。以重臣伯顏從,密切了與掌握軍權的大臣的關係。同年十月,回到京師。

儒生李謙升直學士之後,為太子。左諭德,侍真金於東宮,向他陳十事,內容為:正心、睦親、崇儉、幾諫、戢兵、親賢、尚文、定律、正名、革弊。次年十月,按察使王惲又向真金進《承華事略》二十目,內有端本、擇術、聽政、撫軍、崇儒、親賢、去邪、審官等目。漢人儒士們的這些言論和主張,與專以&ldo;理財&rdo;為務的阿合馬等人的所作所為是全然不同的,其中有些言論,如親賢、革弊、去邪、崇儒等實際上就是針對阿合馬等人而發的。真金贊同這些主張,對阿合馬的所作所為極為不滿,厭惡阿合馬至極,以致有一天用弓擊其頭,並劃破他的臉;朝見時,忽必烈問阿合馬臉上何以如此,他不敢明對,詭言為馬踢傷。適真金在側,當即責他羞言系被太子所打,並當著忽必烈的面,拳毆阿合馬多時。

阿合馬最畏懼真金。儘管如此,。真金反對阿合馬的歷次鬥爭均未能成功。究其原因是:真金雖以中書令參與政事,雖然有十餘年的時間,但是終守謙退,不敢有違父皇忽必烈之命,惟有唯默避遜而已。而阿合馬卻能恃世祖之信用,飛揚跋扈。關鍵是阿合馬的聚斂政策正符合了世祖的需要。

阿合馬死後,世祖命和禮霍孫任中書右丞相,真金。對他說:&ldo;汝任中書,誠有便國利民者,毋憚更張。苟有沮撓,我當力持之。&rdo;大力支援和禮霍孫改變阿合馬時的政策。表明了他加緊推行漢法的決心和態度。然而,真金實際上並無左右朝政的權力,大權始終掌握在精明專斷的忽必烈手中。

後來,世祖又起用盧世榮&ldo;理財&rdo;,命其任右丞。盧世榮。自謂&ldo;其法當賦倍增而民不擾&rdo;。力主推行漢法的真金對盧世榮的言行大不以為然,並持堅決反對態度,於是,盧世榮為右丞才四個多月,即道監察御史陳天祥等人彈劾,中書右丞相安童、翰林學士趙孟傳等也都反對他的措施。忽必烈誅盧世榮。應當說,這是太子真金及其漢法派的又一次勝利。但這時漢法派對形勢估計得過於樂觀,認為真金威望日高,忽略了與&ldo;理財&rdo;權臣派鬥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阿合馬極其餘黨答即古阿散等,找到了一個搞。垮皇太子真金的絕好機會。在此以前,南臺御史曾封章上言:&ldo;帝春秋高,宜禪位於皇太子,皇后不宜外預。&rdo;真金深知忽必烈不願禪位,聞知此事後甚為恐懼,御史臺因秘其章不發。但此事為答即古阿散等得知,遂於忽必烈前奏請收內外百司吏案,以大索天下埋沒鈔糧為名,而實欲揭露此事,乃悉拘封御史臺吏案。

不出所料,忽必。烈聽到居然有人要他提前讓位給太子,大發雷霆,但是丞相安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