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96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6頁 (1 / 2)

不但趙無極和公子鷹在這裡做好各種的防範,就連是元軍那裡,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問題就出在了駐紮在前線防禦瀘州、合州和重慶宋軍的東川行院主帥汪良臣身上。

汪氏一家三代為蒙古人的興起鞍前馬後,在蒙哥任大汗的時候一直是御前先鋒,威風凜凜,到了忽必烈登基做了大汗,又開創了大元帝國時代,汪氏家族再也沒有過去的風光,在以前攻打重慶的戰鬥中處處受到節制,內心憋著一口氣才一直堅守在前沿陣地。想要報當年的殺父之仇,現在李德輝又跑來插手,汪良臣再也忍耐不住,斷然拒絕李德輝的要求。

汪良臣譏諷李德輝說道:&ldo;幾年前在攻打重慶的時候,你說要勸降張珏,結果掃興而歸,大家是給了你面子的,重慶最後還是依靠武力來解決。王立是張珏的心腹,比張珏更狡猾,承認投降,不過是引誘你西川軍過來和我們東川軍引發內亂好乘機行事,以求得苟延殘喘,豈可輕信&rdo;。

李德輝拿出王立的降書讓汪良臣看,說道:&ldo;現在四川諸地落入我大元手中已經很久,在這幾個地區的將士已經陷入了疲憊厭戰當中,現在正是依靠懷柔來收復的時候,過了這一段,待到張鈺回來,恐怕事情又會難辦了很多&rdo;。

但汪良臣覺得是戰是降由東川行院決定,與你西川行院無關,安西王相李德輝現在插手幹預,這樣行事完全是為了奪人之功。

直到李德輝針鋒相對拿出忽必烈的詔書,汪良臣才無話可說。但是還是表現出了不配合的姿態。不過是再不情願也不敢明目張膽的阻攔了,只好放按照既定的計劃行事。

但是隻是過了一個多月,小心謹慎的王立發現楊獬還沒有回來,知道事情有一點點不對,趕快找到了熊耳夫人和親信心腹商議事情的起因,大家都覺得可能是楊獬出了問題,但是由於趙無極和公子鷹做事比較沉穩周密,扣押楊獬的事情又沒有透出風聲去,再加上汪良臣的元軍一直是戒備森嚴,絲毫讓他們感覺不到有受降的跡象,所以只能暗暗的著急,卻沒有一點辦法。

而訊息傳到南京,卻是讓陸秀夫等人慌亂了一下,因為對於重慶之地,大宋還是顯得鞭長莫及了一些,最近的扶翼軍也距離有千里之遙。更不要說再去派官員鎮壓了,所不定等到了地方,王立已經開始投降了。

無奈之下,只好命令趙無極和公子鷹嚴守釣魚城和瀘州,暫時不要計較重慶府的得失,一切的機緣,就要靠王立本人的覺悟,還有大宋的運氣了。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年(七)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大宋在政事堂和軍事堂的主理之下,一直沒有放鬆對於周圍地區的收復,除了對於長江北岸,甚至連襄樊之地也沒有想到去搶奪,無非是按照姜明的既定策略去執行的。

在這個時候,大宋雖然還沒有力量來收復江北失地,但是對於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做到大力的騷擾還是可以的,至少可以讓元朝無力生產,可是在姜明的堅持之下,最後這個議題不了了之。最後隨著姜明淡出了政事堂,這件事也被侯強和文天祥等人堅持了下來。

姜明的意思就是,必須要留下一塊土地讓忽必烈苟延殘喘,有力量對付海都和乃顏等人的叛亂,讓元朝的國力不斷的消耗在內鬥之中。而自己卻是一直在穩定自己的內部局勢,比如說對江南之地的殘餘元軍和一切自以為罪孽深重而不敢投靠大宋之人的清剿工作。

這次變成了一次復投大宋的軍隊演出的一場表示忠心之戰。張僖已經配合張鈺的援助緬甸而率領二十萬眾進至湖廣後,兵分兩路分別向雲南行省梁王施加壓力,但是並不出動。一路由黃去疾領兵五萬萬,作勢要經永寧南下取烏撒。一路由張僖率主力十五萬,作勢要經辰州、沅州,去攻佔普定,後直趨雲南。

而呂文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