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98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8頁 (1 / 2)

取得最大成果的,當然是屬於火槍了,本來就有突火槍作為基礎,再加上姜明所創造的煉鋼之法後,槍管的問題只要解決,那麼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難題了。鋼製槍管,木質槍身。後裝燧發,槍身上固定了打火錘等物。

槍管為鋼製三尺左右,由於有精鋼則可以縮小內徑至一指,尾端正上方有一小細孔,供引火。引火孔右側稍前方開了一條長三寸左右的添彈槽,供子彈填入。填入子彈,在火孔上放上火石與硫磺混合物做的&ldo;炮子&rdo;,扣動扳機,打火錘落下,打著炮子,引燃子彈裡面的火藥,子彈射出。

子彈所用火藥是新近改進的,硝石用蘿蔔、蛋清等提純過,篩選均勻的顆粒捲入了做鞭炮專用的易燃硝紙中,頭部則捨棄了原來的鋼珠彈丸,換成了一端尖另一段凹的長圓柱型彈頭。

但是姜明還是有些不滿意,他十分的喜歡後世中那些打槍過後滿地都是彈殼時的場景,但是以現在宋朝的工藝,想造出那樣的子彈還需要很久的時間,但是紙質的子彈裝進防潮用的彈袋中,在江南潮濕之地還可以保證十天半月之內不受潮氣的影響,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王阿強的僱傭軍團成為了首次的試用人員,之所以敢孤軍犯險到雲南叢林中,就是靠著這種火槍和雷擊炮作為後盾。在取得戰績的同時,也為大宋的軍工發展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經過兩年以來的多重試驗,也奠定了火槍兵的基礎,首批由赤紅八軍抽出的八千人成了大宋第一批成建制的火器兵,除了宋刀作為標準配置之外,其餘的手雷,雷擊炮和火槍變成了他們的長配武器。隨時作為突擊之用。

除了這些之外,姜明好像是消失在大宋政壇一樣,再也不見其的出現,一直有政事堂和軍事堂作為大宋的決策中心,反而這個時候,皇帝倒是不再重要了。趙昺每天倒是沒有什麼事情,這樣的情況,慢慢的引起了楊太后一系人馬的警覺,特別是楊亮節經常出入內宮,問楊太后:&ldo;皇上是這樣當的嗎?&rdo;的時候,楊太后經常做出深思之狀。

當然了,朝政的逐漸穩定,再加上姜明之前的刻意為之,皇權的力量漸漸的加大,已經不滿足於被當做傀儡一樣使用,原來是要靠著眾大臣的齊心協力,但是到了現在穩定在長江南岸之後,那不安分的心慢慢的開始復甦起來。

但不是對於姜明的不滿,而是對於陸秀夫等一般文人的不滿意,大宋幾代有權相執政雖然已經讓趙氏麻木,但是相比較一下姜明的尊重皇室,陸秀夫一班執政人員的慣性思維,已經使他們不滿意了。

因為姜明在的時候,雖然是一言之堂,但是總是要請示皇帝或者皇太后,但是陸秀夫他們自持為忠臣,有些事情就獨斷了很多,有時候事情辦了,才請示皇上批閱,遇見有不同的意見時,往往也爭論不過這一班飽讀詩書的大臣,所以漸漸的皇室和大臣之間的罅隙,又產生出來。

特別趙昺也算是十分的勤奮,有種想恢復大宋開國趙氏時的榮光,但是陸秀夫、鄧光薦等人,偏偏認為自己是皇帝的啟蒙老師,還是拿十六歲的趙昺做孩童看待,對於趙昺有時候的想法,給予了堅決的拒絕。

比如就收復襄樊之地和揚州來說,本來陸秀夫貫徹的是姜明在政事堂主事時的套路,大家也都已經習慣了,但是趙昺卻是想著開始招降這幾個地方的官員,要是放在姜明的身上,肯定不會直接拒絕,而是慢慢的幫小皇帝培養一些人馬,來拖延時間,但是放在陸秀夫的身上,對於皇上的這種好高騖遠,卻是深惡痛絕,堅決的給予不支援,反而長篇大論的給趙昺講了近兩個時辰,一直到小皇帝做投降狀,才善罷甘休。

還有就是對於開封的哥哥,趙昺也是想寫書信勸慰,雖然知道是不可能做到哥哥反抗元朝,最起碼的可以說是盡到了一個弟弟的責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