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71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1頁 (1 / 2)

張翔泰也不是神仙。也不知道姜明到底想知道什麼。還以為是道教教義地無知而詢問。於是為了堅固姜明地信心。又說道:&ldo;本來我叫承襲清靜無為乃修道之本﹐除情去欲﹐心地清靜﹐才能返樸存真﹐識心見性。本不該為了一些凡事俗名而留戀塵世的。&rdo;

說著,搖了搖頭,輕輕嘆了一口氣道:&ldo;但是現在的元朝皇帝忽必烈對各種宗教的態度,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不偏不倚,其實迷信的佛教也不是中原正統佛教,而是對藏傳佛教十分偏愛,這些進入我中原地區的藏僧也鬧得十分不象話,他們不戒酒肉女色,為所欲為,還有一種所謂&ldo;大喜樂&rdo;的男女雙修法門,實際上就是聚眾宣淫。實則是我修行之人的恥辱。再這樣任其放縱下去,那裡還有我們正統修行的活路啊!&rdo;

姜明搖搖頭道:&ldo;不是,我想問一下,為什麼老先生說我把這個虎符璽書交給塔出反而會引來殺身之禍呢?&rdo;想了半天,他才想到關鍵的地方,為什麼都說是一個寶貝,但是為什麼偏偏沒有人要。可能要害就在張翔泰剛才說過的那句話上,所以不容張翔泰思考,馬上就問了出來,話問出口,就目不轉睛的看著老先生。

張翔泰聽候不由一愣,才覺得姜明關心的是什麼,心內不由的大定,從容的說道:長春真人接受虎符璽書之初,正值天下大亂的時候,那蒙古人每征服一個地方,就大肆擄掠,把那裡的人民作為自己的奴隸,有很多我們中原人、特別是讀書人崇尚名節。不願意為蒙古人效力。

而我全真教手裡有成吉思汗賜予的虎符璽書,可以使加入我全真教的人免除這種災難,這樣就使我全真教的道觀成了一個亂世中的桃花源,那些不願意為蒙古人效力的忠義之士和避難的百姓們,紛紛加入了全真道教,我教規模也迅速地擴大了,再加上丘處機借成吉思汗賜予的虎符璽書,乘機在中原建立了許多的道觀,四方百姓慕名雲集,使我們全真道教達到了極盛。

不過世事總是這樣,盛極必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順境的時候,很少有人可以冷靜地看問題。

長春真人仙去後,全真教的幾位大師都在巨大的成功面前,他們都忘了祖師所說的上善若水、大邦下流的道理,在我全真教極盛的表象下隱藏著危險的隱患。也招來了忽必烈等大汗的忌恨。

有時候事情的發展不是人力可以左右的,祖師爺說過:&ldo;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弗得已&rdo;。而我們已經被自己的功德所陶醉,沒有了以前敏銳的眼光,還在想著天下大一統於全真教的名下。

還有就是由於我教之人不乏熱血之士,一些人不甘心被韃子所欺凌,但是反抗蒙古人的欺辱的時候不知道掩飾,反而打的是我全真教的旗號,更觸犯了蒙古人的底線,才導致了在寶佑六年那次辯論大會,在元朝皇帝的幹預下,我教一敗塗地。表面上是整頓我教,其實還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皇統,打擊我們漢人的氣焰,而我們全真教只不過成了代罪羔羊。

張翔泰輕輕又嘆了一聲,慢慢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姜明的身上,看著對方在目不轉睛的看著自己,有些不自然的低了低頭,但是很快又迴轉目光,看向姜明。

第三十五章 彷徨

姜明也是心亂如麻,一天之內,發現了自己並沒有改變什麼歷史,而是歷史還在照著他後世的哪個方向行去。

首先以為自己收回了廣州,只要迎接小皇帝和那個太后回來就算是改變了歷史,再接著這個契機,把文天祥從梅州調了回來,並在海豐提前訓練了大批人馬。自己在利用塔出北上平叛的機會,出其不意的吃掉塔出一部,阻延塔出北上平叛的話,那樣可以延遲忽必烈吞併中原乃至整個南方的野心。

這樣的情況下,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