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133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頁 (1 / 2)

因此,勸降劉深的機會幾乎等於沒有,只是有一點卻是可以利用,就是劉深和張弘範及李恆之間的矛盾,創造機會一舉殲滅之。

劉深和張弘範有什麼矛盾呢?兩人幾乎都是出自於元丞相伯顏的門下,當年隨伯顏一起滅宋,論功勞兩人應該是相差不大的。而伯顏被調北上平叛之後。兩人又分別被忽必烈冊封為左都大元帥劉深與右都大元帥張弘範。一時間兩人官職倒是持平,但是身為左都大元帥的劉深在字面上倒是壓過了右都大元帥張弘範。

那劉深倒是也是知足。更是盡心盡力的為忽必烈賣命,誰知道事情變化真快,隨著忽必烈對流亡的海上朝廷的不耐,於是就以張弘範為主帥,李恆副之,愈滅大宋最後一絲希望為後快。反而把劉深放在一邊。

自覺勞苦功高的劉深幾次發牢騷表示出極大的不滿。但是又不敢上折於元朝皇帝忽必烈理論。那樣就顯得太熱衷於名利,反而讓主子不滿。只是私下的叫嚷著說,有本事不如有個好老子。暗指張弘範是靠其父張柔之餘萌得以比他位高,一直私下裡面和張弘範較勁,不肯完全聽他指揮。只是礙於忽必烈的淫威,不敢明著來而已。

所以呂師夔一聽說張弘範現在和劉深合兵一處,馬上就動了這個心思。在上次廣州之戰時又知道在贛州附近有親宋的陳吊眼和陳壁娘等義軍存在,馬上獻計曰:&ldo;如引陳吊眼之軍擾其後備,為西進行朝後顧之憂。張弘範比起兵剿之。無論成果如何。便可留下劉深獨自在麗江浦駐留。那麼再引兵誘之,則可吸引其好勝鬥狠之心,那麼我們就可以調虎離山,燒其戰船,令其水軍完全癱瘓,則我大宋可放心只應付一路之敵也。&rdo;

凌震聽候深以為然。現在南方兵士,大宋並不弱於元軍,而由於天氣酷熱漸漸開始,正牌的蒙古起兵為了避暑大部分都駐留在黃河以北,元人體恤自己的族人,卻從來沒有把其他族人放在眼裡。所以現在軍心不起,戰力不強是必然的一個結果,如果善加利用倒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如若不然,待到天氣轉涼,那麼蒙古騎兵呼嘯而下。才是最令人頭痛的一件事情。

呂師夔用此換來了姜明短暫的信任,並許諾他暫時不將其反正的訊息傳送出去,以保護家人的暫時平安。臨時將其收入經略使府做幕僚。姜明提出的條件就是儘快和在臨安任中書右丞的叔叔呂文煥聯絡上,爭取呂氏滿門的回歸。

終於放下了這塊石頭,又想想對王道夫的安排,對於王道夫。姜明卻是感到由衷的親切感。在回到宋朝的日子裡。只有王道夫做事情最符合姜明的心思。有時間的奇思妙想,真的讓姜明懷疑這個王道夫是不是也是穿越回來的人物。他的一些想法和構思總能跳出現在宋朝的思想禁錮。總有出人意料的想法。

當他問姜明是不是要馬上帶兵前去清遠縣的時候,姜明將其邀請進內堂之後,將呂師夔的想法給他說了一遍。並擺出了自己的難處,就是當王道夫帶走五萬人後,廣州剩下的駐兵不能夠完成襲擊劉深水軍的目標。

最多智慧給你兩萬人,姜明是這樣對王道夫說的。說的時間姜明心裡感到十分的不安,要王道夫用兩萬人去抗李恆的十萬大軍。不說李恆的本部人馬也只是兩萬,剩下的是烏合之眾也好。但是廣州的兵馬基本上也是剛剛招募並訓練的。說不定還不如李恆的那寫烏合之眾呢。言下之意,就是勸王道夫暫緩一下。

饅頭要一口一口的吃,只能說清除了劉深的水軍後,在集中力量對抗李恆部。

誰知道王道夫想了一會,竟然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席話。道:&ldo;不妥,下官以為,兩面都要防備,也不能盡信那呂師夔之言。雖然他新降不久,立功之心必有可信之處,但是我們也不能把希望全部都壓在一件事情上。&rdo;

&ldo;道夫不才,願為大宋和欽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