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107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7頁 (1 / 2)

所以在文天祥來崖山之後,姜明就催促他將弟弟和家人帶了過來,這個也是怎麼留給張弘範一個空的惠州的緣故。文壁及其家人過來之後,姜明又覺得極為棘手,然受就想到了臺灣。

於是就和他們商量著,讓文壁帶軍裡所屬家眷,然後再帶五千人馬。儘量的帶一些糧食和大船,在海上繞了一圈,先往南行,然後折轉往東,直往臺灣而去,不過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訊息,也不知道到了沒有。

反正姜明的心裡一直在空蕩蕩的,覺得一直自己都是在等待,而前途是未知的,誰知道會是什麼樣子的結果。仔細盤算了一下自己的打算,在等待著鄭虎臣傳來陳宜中在越南(安南)的訊息;等待著張鈺堅守能拖住川中元軍的訊息;等待著蒲壽庚能請來外援的訊息;還要等待朝廷來崖山;文壁去臺灣的訊息。當然還有別人都不知道的。他拍十三少去大都就德佑皇帝的訊息。

這麼多的等待,使姜明覺得每天都是一種煎熬。要不是有個鴻兒經常的在一邊安慰他。他自己都覺得要發瘋了。

又過了七天,六月十七,他終於等到了一個準確的訊息,朝廷和張世傑率領著大軍就要過來了。

第十五章 無奈

東邊太陽西邊雨,有人歡喜有人憂‐‐民謠還是俗話,誰知道呢?

在張世傑的指揮之下,近二千艘船慢慢的進入崖山。

此時的張世傑心裡也是充滿了很多的無奈,其實早就得到訊息,是文天祥和姜明駐紮在崖山附近,雖然一直在扣留他的斥候,但是不可能做到把斥候一次性清理乾淨,表面上被杜滸說動心而回去的斥候。其中也肯定有對張世傑忠心耿耿之人。不過張世傑心裡知道了這個事情的大概,還是要往這裡開進。

慢慢的靠近岸邊,又陪同著聖駕一起到了岸上,看著貌似十分恭敬前來迎駕的文天祥和姜明帶著一幫手下匍匐在那裡。張世傑突然感覺到有一些盲目的憤怒,為了什麼呢?他也不清楚。

隨著姜、文二人一路往裡面走去,不多遠,就可以看到在不甚寬廣的平地上,已經開始熱火朝天的建造行宮了。同時搭建官衙及兵舍也在進行著。勞作的不光有士兵,還有附近的居民也一起從事著這項作業。

其實雖然喚作行宮,但實際上不過是座木造的樸素房子而已,只求具有遮風避雨之功能即可,因此建造的已經初具雛形了。雖然不甚華麗,但是對於長久在海上漂泊的楊太后和粵王趙昺(以後該稱她為祥興皇帝了)來說,已經好像是在天堂一樣了。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但是這種笑容在張世傑看來卻感到深深的危機。他是真的不願意來崖山的,自從有人向他稟報崖山上有文天祥和姜明在這裡駐紮著,正在大肆的操練軍馬。他就不願意過來的,但是現實中的逼迫讓他也別無選擇。

西區的路已經被阿里海牙和史格切斷了,元軍佔據了大片的產糧區,把他們這近二十萬人困在了小小的雷州半島的一個角落,本來想奔瓊州徵集一些糧草以備軍需,但是阿里海牙卻是早他一步佔領了那裡,扼守岸上各個據點,讓他派去的人損失慘重,無功而返。沒有了糧草儲備。就連繞過瓊州到安南的想法都不敢有,近二十萬人啊。每天所消耗的糧食都會是一個令人乍舌的數字。

那隻好東返了,本來想上廣州的,但是姜明和文天祥駐紮崖山的訊息不知道怎麼被楊亮節知道了訊息,並告訴了楊太后,楊太后立即託詞說幼帝身體不適,急需上岸修養為名,要求張世傑到崖山和國師會合。絲毫不提文天祥的事情。

就在這個時候,朝中各個大臣也頗有怨言,陸秀夫只顧每天教導幼帝,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迴避這個話題,在楊太后動用一次朝議的壓力下,張世傑只能遵旨行事。

沿途中文天祥和姜明圍繞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