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葬宋> 第332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32頁 (1 / 2)

當然,光是這件事情,忽必烈在和林就可以做出。決定,另外在大都,卻是發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不得不讓忽必烈提前回來。

姚樞逝世、竇默。逝世、廉希憲逝世。這三個隨著忽必烈一起開創了大元基業的重臣相繼去世。本來太子監國,有權先暫時安葬,報於忽必烈次於諡號就可以了。

但是真金太子卻將他上升到了一個政治的檯面上,說這三個老臣年紀老邁暫且可以不計,但是死於無糧,這個訊息讓忽必烈知道後猶如晴天霹靂。

為了打仗,大都缺糧他是知道的,但是缺糧可以餓死朝廷重臣,這個是有些匪夷所思了,心裡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還是趕回去了。既然這件事能搬到檯面上說,證明瞭現在朝廷內部的矛盾已經激化了。

而矛盾的指向,正是自己的心腹重臣阿合馬。隨著戰爭的四處擴張,支撐大元帝國駭人軍事行動的財源日漸枯竭。早在至元十三年的時候,伯顏率領元朝大軍把南宋送進墳墓的同時,它自身千瘡百孔的財政問題,也更顯突出了。

誰能為帝國搜刮更多的金錢,來支撐大元四處用兵的戰車呢?阿合馬當仁不讓的站了出來。其實基本上都是在忽必烈的首肯之下,實施了很多搜刮財賦,橫徵暴斂,搞得天下騷動的行動。因此,阿合馬也得罪了不少人。

這一點,忽必烈是知道的。就是阿合馬為自己承擔惡名,所以他才原諒了其許多小的過錯。其實,忽必烈本人早期十分憎惡貪焚暴斂,並因反對其兄皇蒙哥汗的&ldo;鉤考錢穀&rdo;而引禍上身。而差點沒有失去了性命的。

但是自己做了皇帝之後,才知道財政的艱辛。同時,由於滅宋戰爭以及對付西北蒙古宗室王爺的挑釁,忽必烈的銀庫日益枯竭。打仗要花錢,平亂要花錢,拉攏蒙古貴族血親所支出的大筆賞賜也要花錢,因此,&ldo;財臣&rdo;日漸任用,阿合馬等回回人因能夠為忽必烈斂財,日漸得到寵遇,這些人也成為忽必烈平衡朝臣活動權力的有力砝碼。

忽必烈知道太子一向和阿合馬不和,還道太子要趁著自己不在大都,尋找阿合馬的麻煩,殺一個阿合馬倒是沒有什麼,他雖然不在乎,但是急切之間,上哪裡找一個自己用著順手的財政大臣呢?

所以,忽必烈就急著回大都了,因為還有人向自己密報,說江南行臺監察御史曾經有人準備封章上奏:&ldo;帝(忽必烈)春秋高,宜禪位於皇太子。&rdo;此種腐儒之見,在從前的漢族朝代尚可容忍,但對於蒙古帝王來講,卻是令人大惱火不可恕之事。

大臣塔即古等人得悉此事後,便借理算為名突然封存御史臺奏章,把此事上報給忽必烈。

重重不安的情緒包圍著忽必烈,他怎麼也不會去想阿合馬會背叛自己,反而對太子感到一陣陣的心寒,由於自己的帝位是從弟弟的手裡搶回來的,所以也擔心別人將他搶走,就連自己的兒子也不行。

知道這種種壞訊息,忽必烈就算是急切之間趕路,也只是在至元十八年將要來臨的前幾天趕到大都,進入了紫禁城中,才感到一陣陣的心安。

而同時,在府中的阿合馬,卻是感到一陣心裡的不安。自己致怨滿天下,竭力排毀漢法以及儒士,使得儒臣與太子真金對他恨之入骨。

尤其最近京城內發生的混亂,縱然是有些人不知道,但是深通財政的他卻是心裡明明白白的。主要是因為自己濫發交鈔引起的。

忽必烈做皇上之後,所頒定的中統交鈔是以絲為本,交鈔二兩合銀一兩(銀五十兩為一錠)。發行中統元寶鈔,分為十等,以錢為準,一千文錢(一貫)相當於一兩交鈔。

至元十三年臨安城破,朝廷用中統鈔倒換宋朝的會子、交子,使幣制達成統一。在此以前,中統鈔發行量相當有節制,每年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