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63頁 (1 / 2)

燕飛無所謂,擺著手招呼道:「場裡有一個算一個,大傢伙兒都等著啊!不管是哪兒的,這趕上飯點了我還能管不起一頓飯!」

他這一頓飯可不是白管的,不過不是他說的理由。而是想讓這些人幫著給自己揚揚名,讓人知道自己收牛犢。一碗飯才多少錢,自己這管一頓飯,回去別人一說,不是都牽著牛送過來嗎?那得省自己多少事兒啊!

馬超去買麵條回來的不快,這會兒時間有點晚,小鎮的麵條鋪根本沒麵條了,肯定還得臨時軋出來。等他回來,大鍋裡的水都燒開了。

用煤燒火就是快,一鍋鍋的麵條下出來,碗不夠,就把鍋碗瓢盆全部用上了。反正大夥兒也不講究這個,能吃飽就行。

黑子還端著碗到處溜達著,見到吃飯的就連聲客氣:「臨時準備的,雞蛋少了點,來不及買了。大家湊合一頓,下次再來多準備點!」

說完還給大夥兒講他的種牛配種計劃,讓大家幫忙回家告訴一下有牛的人家——說的是讓人幫忙傳話,其實主要是給這些人聽的。

多簡單啊!既然有剛斷奶的小牛犢來賣,那家裡肯定是有母牛的。現在這頭小牛犢賣掉了,那家裡的母牛就可以繼續配種了,這些可都算是他的客戶。

養牛場的這個配種費可以退還的條件,對農戶們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養牛場的信任度問題了。

本鄉的人都不用說,那是肯定沒問題。對外鄉過來的人來說,剛才那些民兵們給他們說過的燕飛的口碑就起作用了,不敢說全部,至少絕大部分人都是願意相信養牛場的。

不要以為就三幾十塊錢,還得等到牛犢斷奶,這中間差不多得一年多的時間挺漫長的,實際上願意等的人大有人在。

三岔河這邊有個賣紅薯粉條的規矩,叫『打仗』。街頭巷尾鄉間村口喊賣粉條的都是喊的「紅薯粉條,管打仗」,這個打仗可不是戰爭的打仗,這是賒帳記帳的意思。

粉條不同西瓜蘋果之類的,西瓜你當時就可以切個口看看裡面什麼樣,蘋果你也可以嘗嘗味道。但是粉條這東西你得做飯的時候才知道好不好。

『管打仗』就是你先拿回去試吃,買粉條的記著帳,一週甚至一月後賣粉條的來收錢。到時候要是發現不是純紅薯粉條的話,你可以不給錢。

壞規矩的人肯定有,但是畢竟都是少數,大多數人還是有欠帳還錢的自覺性的。

這是個人與人之間的基本信任問題,或者說是人的誠信問題。這種信任與誠信存在,那生意用什麼方式做都可以;但是一旦被打破,那就是個悲劇——無論什麼方式都存在風險,就算是交押金簽字畫押,拿著費盡心思一個字一個字的研究出來的合同,不到最後雙方合作成功,睡不安心的也大有人在。

幸運的是現在這種信任還是普遍存在的,所以養牛場這種你先付錢,回頭我退給你的交易方式,才有生存的土壤。

當然到時候燕飛也要把保證自己說到做到,後面的路就越來越容易走。肯定也會面臨一些問題,比如牛犢拉來了可能是個有毛病的,雖然機率不大,可這情況絕對你會有。那時候他就只能賠錢賺吆喝,否則口碑丟了,以後這種方式就做不下去了。

第214章 爭鬥的棘背龍

放下碗燕飛看著那些著急等待簽字按指印的民兵,乾脆把碗一丟就開工了。只要按了指印這心就按下去了,否則一直就在嗓子上吊著,他們站那裡抓耳撓腮的,看著就心慌,讓人直想替他們難受了!

一番忙碌下來,等整理好協議,又是小半天過去了。剩下的事兒燕飛就撒手不管了,看著張輝那些民兵們交流著養牛經驗——說是交流,其實大多時候都是張輝說別人聽。

論及理論知識,燕飛可能還能和張輝一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