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70頁 (1 / 2)

養牛場門口的那輛麵包車,最終也沒等到燕老闆大駕歸來,在夜裡悄無聲息地開走了。

這也怪不得別人,誰讓他們不瞭解情況呢!如果他們早點用這樣的態度過來,說不定事情還有可能有點轉機。現在急匆匆過來,竟然連養牛場的具體情況都沒打聽清楚。

在麵包車走之前,大橋西頭有輛摩托車直接下了大路,沿著河邊一路向北。麵包車上的兩人看著那車燈在河邊忽隱忽現著遠去,卻不知道,那開摩托車的就是他們等了大半個下午的人。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張坤過來算是正式採訪。其實主要內容估計他半夜連草稿都打好了,現在就是來拍幾張照片,再和養牛場的人聊上幾句,算是豐富一下素材。

緊接著就是市領導的視察工作,這次跟著來的不但有報社的還有電視臺的。報社的來的還是張坤,一回生二回熟,這次一來,就開玩笑似的對燕飛說道,以後就靠著燕老闆多給他提一下新聞素材了。

有熟人真好,燕飛還覺得這跟著攝像機,弄的大夥兒都挺緊張的。有了張坤這個『內應』,才知道攝像機拍的是挺多,實際上能在新聞出現的鏡頭少得很,只有個別比較有代表性的鏡頭上去的可能性才大一點。

有代表性的鏡頭,就是一些領導和工人親切交談握手,親自在牛棚裡邊觀察黃牛,觀察餵牛的飼料。在青貯飼料旁邊觀看粉碎機工作,還有在裝置室指導工作等等。當然還少不了最後在簡陋的會議室,對場裡代表和鄉裡縣裡來的陪同人員講話鼓勵這樣的畫面。

養牛場只算是第一站,一個上午都用不了。其實來的領導們都已經看過了相關的材料,對養牛場已經有所瞭解。畢竟之前吳秘書的那一趟可不是白來的——既然什麼東西大家心裡都已經有數,那麼只是看看的話,真的快得很。

隨後一行人還看了一下三岔河鄉種植的果樹等等,這些果樹按預計的是明年就可以結果,雖然剛開始產量不會太高,可至少已經是看到希望了。

接下來半個月,對於三岔河的人來說,就和過節看大戲似的。

街頭巷尾討論的話題都升級了,不再是張家長李家短的,統一變成了電視新聞,報紙。甚至還有人不時蹦出來幾個書面化或者領導們講話用的名詞,來顯擺一下自己的『專業』。

三岔河的養牛場上了報紙又上新聞,這可是大事!

陪同領導的燕飛在電視上出現了個鏡頭不說,連養牛場的幾個裝模作樣幹活的工人,也閃現了兩次。根據黑子等人的具體測試,這兩次的時間分別是三秒和五秒,加起來足足出現了八秒鐘——當然五秒的那個鏡頭,主要是領導站的位置剛好在他們前邊,於是他們跟著也露了臉,至少熟人的話還是能認出來他們的。

其中老高和黑子兩個最『出彩』,老高一張死人臉面無表情地站在機器旁邊,偏偏站的那個角度還好的很,鏡頭閃了兩次都有他,不知道還以為這是個冷血殺手保鏢來著。

黑子那廝則是恨不得把臉湊鏡頭上,只要看到攝像機轉過來,他必然是手上抱著秸稈往機器裡塞,臉扭著對著鏡頭,還不忘咧嘴笑著。那形象真是沒得說,反正當天晚上看新聞的時候,剛好是大夥兒吃晚飯的時間,當時超過一半人直接噴飯了……

但是在三岔河鄉的人看來,誰也不在意黑子和老高表現的怎麼樣,大家只需要知道,養牛場上了市裡的報紙,上了市電視臺的新聞就行。

說實話連鎮長一行人都被忽視了,大家只關注的是養牛場。畢竟養牛場裡邊的人,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像黑子老歐他們幾個,以前整天在鎮子上晃悠,小鎮這麼大,就算不認識他們的也都臉熟。

黑子這些天只要有需要到鎮上的事就積極的很,走在大街上仰著個臉也不怕地上有狗屎,氣勢的很。看到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