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16頁 (1 / 2)

總之縣裡也為難,好不容易朝上面哭窮要來點扶貧款,等到分的時候下邊亂哭窮,不管最後結果如何都要落點埋怨。無論怎麼分都是錯,偏偏還不能不去要,要來了還不能不分。

所以也不知道誰靈機一動,想出了個主意——想主意的這人的名字絕對是保密的,否則給人知道絕對倒八輩子大黴,全鄉都得詛咒他不說,搞不好祖墳被扒了都有可能。

這個主意就是把扶貧款和搞的這個退耕還林掛鉤。哪個鄉今年栽的樹種的草多,哪個鄉就多分點。

說的是退耕還林,也沒真箇退耕,就是鼓勵植樹造林,不管在哪兒種樹,只要樹多就行。這時候有個說法是農田裡種速生林,種泡桐樹。這個叫農桐間作,能改善生態環境。據說不少地方已經推廣開來,可是現在湯河縣不少農田裡都已經有果樹了,就一直沒推廣這個。

至於說退耕還草,這個根本沒人提。誰傻了不是?把好好的地毀了種上草,那得腦子抽筋抽成什麼樣才會這麼做?就算那地再不行,你種上種子收穫的總是比種子多是不是?

有人說扶貧款可以和別的掛鉤呀?主要別的也實在沒法掛鉤,總不能比哪個鄉交公糧最落後就給哪個鄉發,那不是鼓勵大家爭當落後典型嗎?

種泡桐對於基本都是人力勞作的農田來說,也是好事兒。泡桐六七年就能成材,增加收入是肯定的。可老百姓不樂意,種我家農田的樹算誰的,萬一這幾年再重新分地怎麼辦?要是算原來農田主人的,這地分給別人,人家嫌你這泡桐長起來耽誤莊稼生長——雖然一棵樹就一片看起來影響不大,可它確實有點影響。

至於你說這樣種對土地有好處,改良生態什麼的——那對不住,我們看不到。現在我們能看到的,就只有這幾棵不是我的卻長在我家農田,耽誤我的莊稼生長影響我的收成。

你說老百姓是隻認眼前也好,你說目光短淺也好,反正就算是再好的政策,在沒看到效益之前,大多數人都是持懷疑態度的。

農田種個樹都這麼難,可想而知,要推廣什麼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那就和講鬼故事沒什麼區別。

本來都是好事兒,事情做好,縣裡拿著當成績交上去,還能多要點好處;下邊種樹的以後也能多點收入。可就是因為不理解,推廣起來難。

現在好了,一舉兩得,和扶貧款掛鉤,不怕你不積極。

相比湯河縣的其他鄉,三岔河鄉各方面還算是比較靠前的,當初種果樹都積極,所以現在能種泡桐的農田就少。而種果樹少的那些地方,都是比較偏遠點——就比如燕飛看中的那堆子崗黃土窪,你讓他們種果樹是種崗上還是種窪裡?稀稀疏疏種幾棵管理不方便反而不如不種,更別說一崗一窪還和翻個小山包似的。

陳鎮長頭疼的就是這些地方太偏遠,強制他們把樹種上沒人監管的話,有人懶得澆水有人看見病了當沒看見,要不多久就死個淨光。畢竟等成材還得好幾年,現在木料也不算貴,不像果樹結果快,效果好。

本來是好事兒,如果這麼弄就成了勞民傷財。鄉裡是可以只顧眼前,反正扶貧款要到手就行。但是陳鎮長這人不想這麼幹,為官一任,總想做點實事。不能將來拍拍屁股走人,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半片雲彩,可你也沒留下半片雲彩……

燕飛現在一說想種草,陳鎮長就有了主意。

全縣沒人種草,哪怕到時候咱們種的再少,那可是實打實的用農田種的,不比他們在農田裡種那幾棵樹強?再說鬼知道那幾棵樹過兩年還能剩多少呢!

說句不中聽的話,在田地裡插根樹枝冒充樹的也不是沒有。這就不說了,有些話不必說的太透,不好。

至於種樹的話,那也不會放棄,鄉裡儘量動員,願意種的就種,自己主動種出來的東西都比較上心。而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