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部分 (1 / 5)

楊康要先造成事實,一旦他釋出了改朝換代的詔書,那些反對的大臣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拼死反抗,另一種是被迫接受,拼死反抗的要監禁起來,被迫接受的則可以提拔擢用,以此顯示新皇的寬宏大度。

他知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有反對的聲音,但過了十年或二十年後,百姓就會習慣一個新的王朝,一個新的皇帝,清朝初年強制漢人剃髮,所謂留髮不留頭,於是百姓順從了,最後竟然以此為榮。

這便是習慣的力量。

公元1223年夏,楊康釋出詔書,為順應天命,改國號為周,改元定遠,是為大周朝定遠元年,楊康成為大周朝第一位皇帝,其父楊鐵心被尊稱為太上皇,史書上稱之為楊周王朝。

與此同時,在漠北的草原上,蒙古大汗窩闊臺生了一場重病,由於憂心焦慮,他在北歸的途中便茶飯不思,回到曲雕阿蘭城後更是臥床不起,面色蒼白,病情危重,蒙古大夫都看不出病症,最後只得請來薩滿法師作法,祛除病患。

大汗病危,正在西域和明國作戰的拖雷趕回了曲雕阿蘭城,一旦窩闊臺死去,拖雷是蒙古新大汗的不二人選,為了防止蒙古帝國的分裂,拖雷和眾位蒙古宗王皆在曲雕阿蘭城等候,他們在等著窩闊臺的死去。

在拖雷和眾位宗王的見證下,薩滿法師為窩闊臺清洗身體,在一番舞蹈和吟唱的儀式後,法師從清洗大汗身體留下的水中舀出了一杯,言明想要大汗痊癒,就要有人喝下這杯水替代大汗受過,此人必須是一位親王。

此刻在場的親王只有拖雷一人,察合臺因故沒有來曲雕阿蘭城,薩滿法師在蒙古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在眾目睽睽之下,蒙古四王子不能不站出來,否則便是不願意代替哥哥受過,這會讓他的品格受到質疑。

於是拖雷只好接過杯子,一飲而盡。

薩滿法師的法術很是靈驗,窩闊臺第二曰就痊癒了,為此他特意感謝了拖雷一番,加封了拖雷官職和封地,極盡榮光,這場風波就此平息,然而拖雷在返回西域的途中突然死掉了,終年二十四歲。

這是史嵩之向窩闊臺獻的計謀,拖雷之子尚且年幼,只要拖雷一死,蒙古帝國便在窩闊臺的掌控之中,而毒藥則是出自公孫止之手,就這樣,蒙古帝國的四王子拖雷死於兩個中原人的陰謀之下。

隨著拖雷的死亡,被打的喘不過氣的婁師道終於獲得了喘息的機會,窩闊臺在拖雷死後想把拖雷的子嗣和封地掌握在自己手裡,但此時華箏挺身而出,為拖雷的子嗣爭取生存的權利。

她是鐵木真的女兒,黃金家族的一員,在蒙古眾位宗王中仍有影響力,拖雷是為了窩闊臺而死,或者說是被窩闊臺害死,在她的爭取下獲得了大多數宗王的支援,她以蒙古帝國公主的身份暫代拖雷掌控著拖雷汗國,等待著拖雷子嗣的成長。

此時拖雷已有七子,其中正妻唆魯禾帖尼生有四子,分別是長子蒙哥,四子忽必烈,六子胡旭烈和七子阿里不阿。

蒙古帝國即將翻開新的篇章。

第一章那些都是極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公元1223年,周朝定遠元年,深秋時節。

西湖之畔,孤山之上。

皇帝陛下拉著女兒的手站在一座墳冢前,這是前金國皇太后的墳冢,不過墓碑上卻寫著楊氏,沒有榮寵的封號,沒有盛大的葬禮,只有一座簡單的墳塋,一對站在墓前寄託哀思的父女。

墓穴是楊康親手挖的,這是容妃生前的遺願,她是金國人,不願葬入別國的皇陵,於是楊康在西湖邊選了一處風光秀麗的所在為她安葬,何況以她的身份實在不宜大張旗鼓的舉行葬禮。

自從楊康把容妃帶到臨安城後,她便生起病來,楊康向她隱瞞著外界的訊息,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金國的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