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4部分 (1 / 5)

宋國寶慶二年冬,蒙古密使來到臨安皇城,商議來年開春兩國共同伐金的事宜。

蒙古四王子拖雷冷靜下來之後,從兵法謀略的角度想,先和宋國聯合進攻金國,當佔領金國之後突然出手,攻其不備消滅宋國的主力軍隊,劍指江南,以宋國一貫孱弱妥協的態度,必定會向蒙古求和,如此便能逼迫宋國皇帝讓妹妹北歸了。

楊康接到這個訊息時頗感驚訝,他原本以為蒙古西征至少要好幾年的時間,讓他可以從容的佈置,可剛剛過了一年的時間蒙古便結束了西征,又要伐金了,他猜想到這必定和華箏嫁過來的事情有關,那位兄長還真是關心妹妹啊。

這樣也好,事情總要有個了斷,皇帝陛下希望這一戰至少能保三國之間十年的平安,他的計劃很簡單,宋蒙兩國共同伐金,金軍一路潰敗,儲存實力,直到宋蒙兩軍會師於開封城下,此時宋軍突然反目,和金軍聯手消滅蒙古大軍的主力,即使無法**蒙古,也要讓蒙古元氣大傷。

計劃雖好,但執行起來頗有難度,因為在這個計劃中為了**蒙古大軍進入宋金兩國設定的埋伏圈,金國要放棄大部分的領土,換句話說是置之死地而後生,一旦開封皇城被攻破,那金國就名存實亡了。

這是關係到國家存亡的大事件,若是楊康還是金國的皇帝,自然能夠做出這個冒險的決定,但今時不同往曰,如何取信榮王是整個計劃的關鍵,這不是在襄陽城的假打,而是一場豪賭,即使宋金兩國聯軍打敗了蒙古,又如何保證宋軍不會趁著金國虛弱之際佔領金國呢。

皇帝陛下知道這次他必須親自去金國了,他不僅要說服榮王完顏洪熙,還要保證這場戰爭按照計劃進行,這是一場關係到三國未來國運的命運之戰。

宋國主戰派的大臣欣喜若狂,皇帝陛下終於做出了一個英明的決定,只要宋蒙聯軍攻佔了金國,奪回了宋國舊曰的領土,那陛下就是宋國的中興之君,好色不過是小節,哪有皇帝不好色的,只要在大義大節上把持的住,那便是英明的皇帝了。

想要瞞住蒙古人,首先要瞞住自己人。

楊康並不打算把計劃告訴這些大臣,這一次和金國不再是假打,而是真打,還要一直打到開封城下,死傷不論,他要用成千上萬士兵的死傷來布這個局,讓蒙古相信宋軍和金軍真的是刀兵相見,只有在最後一刻才會反戈一擊,而下達**蒙古命令的人只能是他自己。

在宋國皇宮的書房內,在主戰派大臣的見證下,皇帝陛下和蒙古密使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並簽署了兩國聯合出兵瓜分金國領土的盟約,這份盟約和當年宋國先皇趙擴簽署的那份類似,條件同樣優厚,只是簽署的人不同了。

那時候楊康剛剛成為金國的皇帝,在蒙古和宋國的夾擊下被迫放棄中都皇城,倉皇西逃,可謂是狼狽之極,四年的時光過去了,他成了那個簽署盟約的人,這一次他不會再逃跑,而是要給蒙古致命的一擊。

送走了蒙古密使,皇帝陛下想著當年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頗多感慨,他信步走在皇宮之中,阻止了宮人的跟隨,他想一個人靜一靜,在轉過幾座宮苑之後,楊康突然聽到了利劍破空之聲,他腳尖點地,縱身上了身旁的一顆古樹。

楊康站在樹梢上抬眼觀瞧,不遠處的花叢中有個女子正在舞劍,他一眼便看出女子施展的正是全真劍法,他從丘處機那裡也學過這套劍法,接著他就認出了這舞劍的女子正是寶應程家的大小姐程瑤迦。

她怎麼會出現在皇宮之中?

能發出這樣的疑問說明皇帝陛下對自己的後宮不甚瞭解,當禮部官員在賈涉府中選中賈小姐的時候,程瑤迦正在賈府做客,剛好陪在賈元春身旁,那官員看此女別有風致便讓其一起入宮侍奉皇帝。

程家本是商人之家,出身低微,不敢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