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不明不清> 第385章 大混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5章 大混子 (1 / 2)

不明不清翊坤宮之變385大混子“臣以為福州最為合適,有新政相佐,工人信手可得;又有商船相助,貨物進出皆便利!”眼見著自己首輔的風頭已經讓方從哲搶走不少,葉向高再也顧上不含蓄了,赤果果的要求把毛紡廠建在家鄉福建。

“不錯,福州乃開海二港之一,毛紡廠所產毛毯、毛呢、毛線可就近賣與西番諸國,正合了陛下新政之意。”

對於福州的選擇,另一位內閣大學士翁正春馬上予以了支援。他與葉向高平日裡並不和睦,主要是嫌這位內閣首輔事事都聽皇帝擺佈太沒文人傲骨。但私人恩怨並不妨礙他對家鄉的熱愛,沒錯,他也是福州人。

“不妥不妥,雖有海船,一來一往不下幾千裡,途中浪高水急,稍有不慎就會漂沒,損失巨大。臣以為濟南府最為合適,當地家家戶戶皆有紡紗織布的習俗,且車馬容易通行,位置居中,南北可以兼顧。”

對於這種不要臉的做派,戶部尚書趙世卿是真不慣著,馬上展開了反擊,說得也算有點道理。從漠南地區收購的羊毛,先要拉到天津衛裝船,再一股腦南下運到福州加工,路途太遠也不太安全。

當然了,後半句話才是重點。這位鐵算盤是濟南府人,順勢把能下金蛋的毛紡廠往自己老家拉拉,將來即便退下來,回到家鄉也會被人念念不忘的。

“此言極是,但臣也以為東昌府靠近運河,更為妥當!”

趙世卿話音未落,兵部尚書王象乾就提出了不同見解。聽上去像是反對,可仔細琢磨吧,好像又是一夥的,因為東昌府也在山東,就在濟南西邊。而他的老家到是不是濟南,卻也不遠,淄博!

“若要論起織造,天下無處能與蘇杭相提並論。只是臣對羊毛不甚瞭解,還是由陛下定奪更為妥當。”眼看福州和山東打成了二比二,刑部尚書沈應文才緩緩起身發言。

雖然他心裡清楚棉紡廠已經建在了松江府,再讓毛紡廠落戶蘇杭附近的可能性不大,卻也不想把肥肉往別人的碗裡夾,成不成先搏一下嘛。

“臣附議,蘇杭不僅有織工千萬,還有運河、長江之便。”

禮部尚書楊廷筠自打支援胡桂芳未果,雖然沒被查處卻也整日提心吊膽,輕易不敢在皇帝面前發表個人見解。但這時候也忍不住了,他是杭州人,與沈應文的紹興算得上同鄉,在關鍵時刻必須不能袖手旁觀。

“臣也覺得蘇杭更為恰當。”左都御史許弘剛是浙江東陽人,別的問題不見得要附和浙江老鄉,但這種為家鄉謀福利的好事肯定要一致對外。

“臣以為東昌府更為合適。”

工部尚書劉元霖算是景陽一朝的元老了,也最勤勤懇懇不爭不搶。此時福建派、山東派都是2人,蘇杭派是3人,不算督辦互市的方從哲,就剩下他和通政使王永光、大理寺卿高攀龍沒表態了。

該站在哪一邊呢?他是北直隸任丘人,放眼望去也找不到有份量的同鄉。既然沒本事為家鄉爭取來大好處,就近賣個人情還是可以的。

“臣附議……”一聽劉元霖支援山東派,王永光趕緊跟上。

他也是北直隸人,但有點太靠南了,東明和山東曹縣就相距幾十裡,從口音到生活習慣更像山東人。另外他和楊廷筠一樣也在胡桂芳的問題上站錯了隊,此時哪敢再出頭爭奪好處,就近賣個人情也算不虧。

“……臣雖然不懂織造,可把毛紡廠放在蘇杭肯定不會誤了陛下大計!”眼見山東派已經獲得了4票,高攀龍才開始表態,不出意外,他也想給家鄉添磚加瓦,只是加了個標籤,不誤大計。

九卿加上三位大學士是12票,眼下山東派4票、蘇杭派4票,福州派2票,方從哲已經拿到了督辦的好處,不宜再爭奪其它,還剩最後一位,吏部尚書周道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