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第228章 【捐官別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8章 【捐官別駕】 (1 / 3)

<b><\/b>

到得州衙,朱銘先辦理到任手續,然後讓眾官吏散去,只拉著黃珪一起到州衙後院。

濮州有四個縣,一個望縣,兩個上縣,一個緊縣。

金州有五個縣,兩個中縣,三個下縣。

一經對比,就知道金州有多窮,別說望縣了,連個上縣都沒有。

但是,金州的州衙,修得比濮州還氣派!

州城的面積極窄,州衙的面積極大。再加上其他衙門,以及州學、貢院、校場等地方,官方機構佔了全城的四分之一。

城內除了官府,多為店鋪、富戶和中產,底層百姓基本都住在城外。

朱銘讓鄭元儀擺酒,請黃珪到花園裡賞景對飲。

碰了幾杯,朱銘問道“鄙人初來乍到,對金州不甚熟悉,還請美英兄說道一番。”

黃珪放下酒杯“金州之困,一在地狹民窮,二在苛捐甚重,三在土貢繁多。”

“土貢?”朱銘還真沒料到。

黃珪詳細訴說“金州的貢品,有麩金、麝香、枳殼實、杜仲、白膠香、黃檗。”

六樣貢品,其中五樣都是藥材或香料。

而朱銘之前執掌的濮州,貢品只有一種絹布。

本來就特麼窮,貢品還多達六類,金州百姓的負擔可想而知。

為了區別番邦進貢,國內州府的貢品,又稱之為“土貢”,每年是有定額的。

花石綱不屬於貢品,那叫“進奉”。

黃珪說道“以麝香舉例,每年貢額為五斤,然則數外取索,連我都不知道具體數量。”

古代的貢品數額,朝廷定得非常合理,不但不會擾民,反而能刺激地方經濟。

但是!

採貢官員往往“數外取索”,想徵多少貢品就徵多少,想怎麼壓價就怎麼壓價。

比如包拯擔任端州知州,當地盛產好硯,被列為貢品。包拯的前任,每年數十倍徵收。而包拯只按定額徵貢,清廉之名遂傳播四方。

朱銘問道“金州土貢,來源何處?”

黃珪說道“役民,採買。”

貢品的來源有四種,採買、官辦、貢戶和役民。

採買就是官府向民間收購,往往低價強買。

官辦是國營企業上供,如皇家茶園、官辦銀場。

貢戶是劃分專門戶籍,如《捕蛇者說》裡的捕蛇戶。

役民即強制老百姓進行生產,最噁心的例子,是在南宋紹興年間。趙構帶著百官南遷,需要大量的奢侈品以供享受。為了快速湊足蜀繡貢品,就連十歲的四川小女孩,都被拘禁起來日夜刺繡。

金州的貢品之一麩金,是碎薄如麥麩的金子。這種屬於極品沙金一般不會進行熔鍊,價錢比普通黃金更貴。

所以金州的黃金,不僅蔡京、轉運使、提刑使、通判要分贓,宋徽宗那裡也要進貢一份。每個季度的黃金產量,絕對不止80多兩,因為役使了太多農民去淘金,而且80多兩真的不夠分。

朱銘突然笑起來,他扣押的幾斤黃金,已經找到合適理由了。

麩金既為貢品,知州便有權徵用,因為徵貢是知州的權力和職責所在!

朱銘又問“金州五縣,可有名門望族?”

黃珪搖頭“金州已有百年沒出過進士,此地雖盛產黃金,卻無以金致富者。少有的幾個富商,也都是些茶商,自茶引制度之後,就連茶商也每況愈下。這裡土地又貧瘠,富商兼併土地的熱情不高,只在沿河谷地購買少數土地。州中首富,也不過家產萬貫而已。”

真窮啊,首富也才家產萬貫。

朱銘想了想,又說“六種貢品,藥材佔了五樣,此地藥商應該很多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