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第257章 【昏君送錢來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7章 【昏君送錢來了】 (1 / 3)

回大明村住了半個月,估摸著時間,朱國祥匆匆趕往造紙坊。

由於採用快速殺青法,浸泡池造得不大,但數量有好幾個,方便隨時放水和灌水。

朱銘給的《天工開物》造竹紙法,說要浸泡一百多天。

所以朱國祥須得做試驗,其他設施還沒建好,就優先挖池子、造筒車挖好池子就把竹料扔進去。

幾口浸泡池,朱國祥分別要泡半個月、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然後看時間長短對竹紙的影響。

一捆一捆竹麻被撈起來,在浸泡之前,已經削去竹皮,並捆紮起來丟入池中。

“捶破!”

有了事做的朱院長,又變得正經起來,一言一行都顯得從容不迫。

脫青之後的竹麻,被置入石臼中衝搗。

這個過程,有水力和人力兩種。水力槌暫時還沒建起來,用人力代替便是。

一個健壯漢子,利用槓桿原理,將長長的木槌踩起,放開之後木槌又落下,反覆衝搗著那些竹麻。

隨後是清洗,加石灰蒸煮。

在這個過程中,朱國祥覺察出問題。

並非是說不能這樣造,而是有節省時間、提高效果的法子。

可以先浸泡一段時間,隨便加入些石灰。再搗攔竹麻,分層鋪灑石灰復泡,則竹麻與石灰反應更充分且快速。

於是,朱院長再度調整工藝,重新泡竹之後用新方法。

在基礎化學知識的指導下,朱國祥摸索出夾江紙的殺青工藝。把明代竹紙100多天的浸泡時間,拆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搗爛前浸泡14天,二是搗爛後再浸泡7天,並且都要加石灰,殺青時間就此縮短為21天。

這種竹紙,在乾隆年間被定為科舉和宮廷用紙。

當然,後續工藝還要相應調整但不調整也是可以用的。

其實還有更省時間的做法,比如富陽竹紙,把浸泡時長縮短到20天以內,甚至可以達到只用10天。但後續工藝更加複雜繁瑣,總的來說,只比夾江紙省時一點點。

洗料、煮料、潑料、漚料、發酵、搗料、淘洗、漂白、打漿……一系列工序完成,時間已經進入深秋。

“沒有竹筋!”文鸞欣喜道。

撈紙工正在辛勤工作,幾個學徒在旁邊看著。

還有刷紙工,只從閔家借來兩個。將一張張竹紙鉗起來,10張一吊刷在牆壁上,接下來還要晾曬四五天。

雖然還不能使用,但看著剛刷出來的紙,文鸞就知道“質量上乘”。

北宋的竹紙,各種夾雜竹筋,用手一摳,就能摳出一截。既粗糙難用,又不美觀優雅。

而眼前新刷的竹紙,一根竹筋都看不到。

次日,文務光和蘇氏聞訊而來盯著正在晾曬的竹紙看了好半天。

文務光激動道:“此竹紙可堪大用,今後老朽買紙,便在元璋這裡買。以竹紙畫竹,更有一番韻味也!”

數日之後,文務光手癢難耐,親自裁出第一張紙,然後免費拿了一摞回家。

朱國祥用竹紙反覆摺疊,繼而用手指去戳,再輕輕將其撕碎,最後用毛筆嘗試書寫。

眉頭緊皺,冥思苦想,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文小妹好奇道:“先生怎不高興?”

朱國祥說:“跟皮紙相比,還是太脆了。或許是用料問題,該用春末夏初的嫩竹造紙,因過了季節,我用夏末秋初的老竹代替。”

“已堪用了,不必吹毛求疵。”文小妹安慰道。

朱國祥自己弄了幾大張,裁成小方格收好,他打算收起來擦屁股。

又過些時日,第二批竹紙出爐,這是浸泡一個月的竹麻所造。反覆比較之後,發現質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