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仙俠小說>北宋穿越指南> 第4019章 【陣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019章 【陣戰】 (1 / 2)

北宋穿越指南初來貴寶地4019【陣戰】南宋抵抗蒙古時,江陵和襄陽合稱“荊襄防線”。

都說守荊必守襄,其實襄陽丟了,江陵還能繼續防守。因為在南宋,朱銘大軍此刻所在區域,被人為變成一望無際的大湖。

甚至是“大湖群落”,史稱“荊州三海”。

最初是孫吳政權為了抵擋曹魏,把沮水、漳水引入荊北低窪地。後來孫吳大將陸抗,命守將修築堰壩蓄水,用來抵抗西晉大軍南下,由此在江陵北部形成了“北海”。

此後數百年,但凡是統一王朝,都會圍湖造田侵佔“荊州三海”,因為它本身就是人工引水搞出來的。

五代時期,高保融為了抵擋後周,再次築堰引水開北海,趙匡胤逼著高保勖把北海給決了。

荊襄地廣人稀是咋來的?

江陵的荊州三海佔其一,洪湖周邊沼澤區佔其一,枝江北部沼澤區佔其一。沒有朝廷系統性整治水利,沒有朝廷大規模遷民墾殖,只靠民間墾荒很難有顯著效果。

民間百姓墾荒二十年,一場大洪水就全完了!

整個北宋,累年集月,勉強把大半個“三海”恢復成沃土。

到了南宋,為抵禦蒙古,再度引水築堰,又把江陵以北變成湖沼。

這片土地,可用滄海桑田來形容。

鐘相如果認真讀過史書,最佳方案是死守枝江,屯重兵疏浚漳河上游。再以水師控制河道,挖渠築堰,再造三海,直接把江陵北方全淹了,朱銘的軍隊再牛逼也過不來!

此時此刻,朱銘的大軍漸漸回營。

以營盤為依託,擺下中軍大陣。這是宋明兩代的慣用陣法,文官統帥尤為喜歡,因為足夠穩妥且有效。

只要不瞎搞,陣法是沒問題的。

朱銘在新佔地盤有三萬大軍,又練了六千民兵讓降將們統領。如今,韓世忠的民兵在枝江方向,張廣道帶兵守漢陽,孫覽帶兵守後世沔陽。

江陵戰場只有兩萬多人,由朱銘親自統率。

民夫正在一點點運糧回來,從大陣的後軍通道穿過。更多民夫帶著糧食繼續後撤,儘早遠離戰場附近區域。

陳子翼的騎兵、花榮的火銃兵,已經全部來到朱銘麾下。

但跟鄧春的騎兵一樣很難賓士起來,附近全是低窪地帶,長期下雨變得泥濘不堪。

十八門火炮還在枝江北岸,楚軍沒能沉入江中,也不知道該如何破壞。他們甚至都沒帶鐵錘,怎麼把炮身砸得爛?倒是在拖拽時,淤泥把火門給堵了,事後還得慢慢清理。

中軍陣地上,花榮與麾下火槍手,十多人圍坐一團,開始少量烘乾火藥。

這種行為很危險,他們不敢搞太多,能臨時烘乾打兩三槍就夠了。

連日下雨,就連柴禾都是潮溼的,軍中做飯都不容易。

神機營已經換裝紙殼彈藥,那些紙殼也是半溼狀態,或許今後在北方作戰能夠好些。

他們費力點燃十多團篝火,撕開紙殼倒出火藥。每人只倒出三發的量,放在已經烘乾的碗裡,還不敢離得火焰太近。

天空多雲,沒有下雨,但隨時可能下雨。

朱銘已經布好大陣,而在更遠處,楚軍依舊在佈陣當中。

鐘相不知體恤民力,其核心地盤的百姓,很多都是半兵半民,隨時可以拉起來作戰。

但戰鬥力堪憂!

其鎧甲多為布匹嵌綴竹片,選用厚實堅硬的竹子,陰乾之後製成甲片,如同札甲那般串起來,縫製在堅韌的布匹上。一些精銳部隊,則是在皮革上串鐵片或竹片。

江陵城中,鐘相足足屯兵五萬!。

不管今後向什麼地方發展,他都必須先守住江陵,最好是擊潰朱銘的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