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商末三國志> 第97章 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7章 人口才是最重要的 (1 / 5)

“這次,我想多要點奴隸。其他物資可以少點,但是人口,我是不嫌多的。你們覺得如何?”黑石工、紅石魁、紅石郊、紅石洪、紅石擴、唐亞和唐塗幾人,是目前在前線能夠召集來的所有骨幹人員。用過晚食,眾骨幹隨著姜林來到小山包,各自撿了一塊合適的石塊圍著姜林坐定,開始討論起戰後的各項事宜。

“首領,多要點奴隸這件事,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你要知道,多一個人,就多一張要吃飯的嘴。一下子要那麼多奴隸過來,需要多少粟才能養得活?”姜林說罷,眾人思索了一番後,紅石洪開口就給姜林澆了一頭冷水。

對於人口的增長,幾乎已經成了姜林的執念,這是眾位骨幹早就達成的共識。但凡有機會,姜林都要將唐方人口的增長作為首要的目標,而只是依靠正常的人口繁衍速度顯然是跟不上,那麼只有依靠與朝歌的食鹽貿易和戰爭的繳獲以及戰後的賠償才有機會獲得大量的人口。

姜林雖然痛恨這個社會對奴隸殘忍的迫害,但是每每從朝歌依靠交易輸送來大量的奴隸、上一次虞華來攻擊晉陽鎮的時候接納的那些隨軍的奴隸、後來為了給幾位首領、被俘的兵士贖身送來的那些奴隸,還有這一次作為戰利品、數量雖然不多,但是品質好過前幾次的這批隨軍奴隸,每次看到這些奴隸納入唐方的人口,那種感覺就像一位遭受多年饑饉的老農,終於趕上風調雨順的豐年,看著一囤囤金黃的麥粒時的滿足感。

但是紅石洪所說的恰恰是一個制約人口增長的最關鍵的因素:糧食。

日常生活四要素衣、食、住、行,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普通人終其一生恐怕都不會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超過幾十公里的距離,所以行對其來說,是依靠最簡單的步行便可以實現。

而住,條件最簡陋的窩棚,在地面上向下掏一個坑,四周用泥土圍起一個土堰防止雨水灌進土坑,坑頂用幹木、樹枝、乾草等物製作一個屋頂用來遮風避雨,這樣的窩棚可大可小,甚至還冬暖夏涼,再苦難的家庭也可以製作這麼一個窩棚來滿足住的需求。

至於衣,全家人一套衣服的情況不是沒有。夏天時,半大的小子光著屁股到處跑的情況並不新鮮。成年男人用一小塊皮毛遮住羞處,成年女人頂多再做一件最原始的上衣,這樣的衣服姜林不是沒見過,那些衣衫襤褸的奴隸、隨軍的女奴身上的衣物比這樣的好不到哪裡去。到了冬季,全家的衣服供給外出尋找食物的壯年男子,婦人孩子光著屁股躲在家中的皮毛被窩中,也能挺過一個個寒冷的日子。

但是食,試想沒有充足的食物……歷史上多少次的變故、朝代的更迭都是因為食的原因。

姜林清楚地記得後世的自己上學時講一個成語叫易子而食。起初根據字面意思,姜林的理解是在缺少食物的年代,窮苦人家的孩子太多,養活不了那麼多孩子,父母大多會選擇將自己的孩子賣掉,賣入富貴人家或為奴為婢,或者給人當小妾,只要能活命,這樣的結局終歸是好的。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姜林得知易子而食這個成語真正的含義的時候,心情糟糕了好久好久。便是連自己出身豪門的好友孫大江,聽到這個成語的真實含義時,也消沉了好幾天。

易子而食:缺少糧食的年代,成人為了活下去,只能吃掉沒有勞動力的孩子。但是吃自己的孩子實在是於心不忍,被逼無奈下只能與別人交換孩子,這樣才能勉強吃得下去。

紅石洪開口說到糧食問題的時候,姜林的腦海中第一時間便想到了自己上學時的這段過往,倘若唐方居民的日子有一日也困苦到了這個地步,自己這個首領唯一的下場便是自裁為那些小兒謝罪。

“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唐方自去歲開始,短時間內人口增長的過快。住房、勞作分配現在都有些問題。雖然我唐方是缺人,但是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