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清正史編代> 第121章 司馬遷傳(見解與大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1章 司馬遷傳(見解與大綱) (1 / 3)

《高古英雄傳——司馬遷及其不朽著作《史記》》

一、司馬遷家世和早年

司馬遷(前145年—前86年),字子長,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出身於歷史名臣司馬公子司馬穰苴的子孫。司馬穰苴在西漢初年擔任丞相多年,家世顯赫。司馬遷自幼聰慧好學,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薰陶,對漢朝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少年時期的司馬遷曾經隨父親司馬談學習天文、地理、術數等學問,並拜名醫扁鵲為師,研究醫藥。同時,他也遊歷名山大川,廣泛涉獵經史百家,博覽群書,涉獵頗深,對人文知識和自然科學都有非凡的造詣。這為他日後撰寫《史記》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司馬遷二十餘歲時,受到漢武帝的賞識,被任命為太史令,負責管理天文曆法、祭祀典禮等國家大事,這為他日後撰寫《史記》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素材和第一手的資料。此後,他先後隨漢武帝出巡郡縣,親身考察歷史人物的故居和遺蹟,與當地長者探討歷史典故,對人物的生平事蹟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

二、司馬遷擔任太史令的經歷

司馬遷擔任太史令期間,參與管理天文曆法、祭祀典禮等國家大事,積累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他親自考察了許多歷史人物的故居和遺蹟,並與當地的老百姓和學者探討歷史典故,對人物生平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作為太史令,司馬遷還負責編撰《春秋》、《國語》等重要史籍,這些工作都為他後來撰寫《史記》奠定了基礎。在擔任要職期間,他廣泛收集歷史文獻,考證歷史事實,積累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同時,他還親自採訪了許多當時還活著的老臣舊臣,記錄他們的口述歷史。

透過這些工作,司馬遷對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瞭解,為後來撰寫《史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不僅掌握了大量的歷史事實,更重要的是,他對歷史的來龍去脈、人物的命運走向有了獨到的見解和理解。這些寶貴的經驗和智慧,最終都體現在了他的代表作——《史記》之中。

三、撰寫《史記》的決心和艱辛

司馬遷擔任太史令期間積累了豐厚的歷史素材和研究基礎,逐漸萌生了撰寫一部完整、系統的歷史著作的決心。他希望透過這部作品,全面記錄和反映三皇五帝到漢朝的歷史,讓後人得以瞭解先輩的豐功偉業,汲取前人的智慧和經驗。

然而,撰寫《史記》的過程卻並非一帆風順。司馬遷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是資料的蒐集和整理問題。當時史料分散且儲存不善,許多古籍已經散失或毀壞。司馬遷不得不親自到處奔波蒐集,反覆核對校勘,耗費大量心血。

其次是記錄方式的問題。司馬遷決心要突破傳統正史的框框,採用全新的編纂方式,融合多種文體,如編年體、紀傳體、論述體等,透過個性化的敘述手法,生動再現歷史人物的神采飛揚。這種創新的嘗試雖然增加了創作難度,但卻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魅力的代表作之一。

再次是面臨的巨大壓力。司馬遷撰寫《史記》的過程中,不時遭到朝廷的指責和迫害,曾一度因"刺王"罪名入獄受刑,差點喪生於獄中。但他矢志不渝,誓要完成這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最終經過數十年的艱辛努力,終於完成了《史記》的創作。

可以說,司馬遷傾注了畢生的心血才得以創造出這部中國歷史文化的瑰寶。他的堅韌不拔、矢志不渝,以及對歷史事實的執著追求,都體現了他崇高的人格品德和高遠的理想抱負。

四、司馬遷遭受的迫害和囚禁

撰寫《史記》的過程中,司馬遷遭受了嚴重的迫害和囚禁。他因在《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述了刺殺秦王的故事,被認為"刺王"而遭到迫害。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