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清正史編代> 第149章 傅常鄭甘陳段傳·常惠(見解與大綱)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9章 傅常鄭甘陳段傳·常惠(見解與大綱) (1 / 2)

《漢書》常惠傳·家世顯貴、仕途挫折

1. 人物簡介

常惠(前179年—前118年),字穆父,東海郡臨淮縣(今安徽省蕭縣)人。常惠出身名門世家,家世顯貴,是西漢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他在西漢政治舞臺上擔任要職多年,著述豐富,為西漢文化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2. 家世背景

常惠出身於一個豪門望族,祖先代代為官,家族聲望卓著。他的曾祖父常德是西漢初年著名大臣,為高祖劉邦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東海王。常德後來叛亂被誅,全家遭株連,但子孫後代仍保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和社會地位。

常惠的父親常(音長)是西漢中期著名的大臣,曾擔任太尉、大司馬等要職,威望極高。常惠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在當時享有很高的聲譽。

3. 仕途歷程

作為顯赫家族的子弟,常惠年輕時便被舉薦入仕。他在二十餘歲時即被選拔為尚書令,掌管朝政大事。後來他先後擔任過太子太傅、大司馬等重要職務,可謂仕途一帆風順,聲名顯赫。

然而,就在常惠事業騰達之際,他卻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挫折。當時,漢武帝劉徹的權傾朝野,他時常對大臣們進行嚴苛的考核和懲罰。常惠作為顯赫的大臣,也難逃此劫。

公元前124年,常惠被誣參與妖言亂政,遭到罷免和流放,貶謫為齊王太傅。這無疑是對他的一個沉重打擊,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志,反而在貶謫期間潛心著述,撰寫了許多著作。

4. 政治主張

常惠雖在仕途上曾遭挫折,但他依然在政治和思想方面有著獨到見解。他主張君主專制,主張嚴格的禮教約束社會,主張遵循儒家的倫理道德準則。

他認為,皇帝應該是國家的至高無上的統治者,臣民應該恪盡職守,忠誠於君主。對於那些違背天命、動搖政權的人,他主張嚴懲不貸。他認為,只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嚴密的禮教約束,才能維護社會的秩序和穩定。

同時,常惠又提出了一些進步的主張,如主張把儒家的"仁"思想推廣到全社會,主張透過教化來化解社會矛盾,不主張簡單的強硬手段。他還主張透過制度創新來推動社會進步,如建議設立讀書貢舉制度等。

5. 事蹟與成就

正是憑藉著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國理念,常惠在仕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他在擔任太子太傅期間,盡心盡責地對太子進行教育和訓誡,使太子成長為有為的君主。後來,這位太子即位為漢昭帝,在位期間政績卓著,為漢武帝治下的黑暗局面帶來曙光。

在擔任大司馬時,常惠多次率軍征討四夷叛亂,取得了輝煌的戰績。他勇武善戰,軍事才能出眾,深得士卒愛戴。他還提出了一些前衛的軍事戰略思想,如主張以文德化武,以仁政安邊等。

常惠在政治、軍事、思想等方面的傑出成就,使他成為西漢時期最著名的大臣之一。即便在貶謫期間,他也沒有放棄學習和著述,撰寫了許多有價值的著作,為後世學者研究西漢時期的政治、思想、軍事等領域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6. 結論評價

總的來說,常惠是一位家世顯赫、治績卓著的西漢大臣。他在政治、軍事、思想等多個領域都有著獨特的貢獻,可謂是西漢時期最傑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之一。

雖然他在仕途上曾遭遇挫折,但他並未因此而喪志,反而在貶謫期間潛心學習和著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著作。他的政治主張和治國理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常惠是一位集仁、勇、智於一身的傑出人物,他的一生無疑為西漢這個輝煌的王朝新增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事蹟和思想,值得後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