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穿越之偷天換日> 第124章 天下救器(九)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4章 天下救器(九) (1 / 2)

此次大考核中,李治因文采好,便也受到了重賞。太宗贊其我兒小小年紀,靈氣逼人,將來不愧為一代大文豪,不過我皇家男兒,皆是龍鳳之子,當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朕姑且授你大都督一職,你雖年幼,授你武職,便是要你有個武職的虛銜,能改一改過於文氣懦弱的性格。

君無戲言,李治為幷州大都督後,皇帝也真在幷州設立了大都督府,不過李治僅僅七歲,治州理政根本不可能,於是太宗便下昭,為都督府徵長史一名,代行大都督之職。

長史品秩低,幷州之地又是多兵兇之地,能力低的人去了根本管不了事。能力高的人,各自結黨,都有心效忠於將來有前途的皇子。

這位李治,年齡小小,從小生來膽小懦弱,性格過於溫柔,人言三歲看老,將來前途不用猜便知道,助這樣的皇子理政,有功,功屬於這位虛銜的大都督的,有罪,則需要自己承擔……。

人之謀事,不求今日之回報,必求往後有高報,而李治的未來前景,不言而喻,輔助這樣的人,將來只是竹籃打水白忙一場。

正是因為此,一時間,都督府長史一職虛位空缺,無人願赴。時間過了數月,終於懋功實在看不下去,於是上奏坦言幷州乃國之要地,作為臣子,當以報國為先,個人之利當置之度外,自己願意降官降職,前往幷州擔任長史一職。

太宗皇帝龍顏大悅,卿乃國之棟樑,朕實乃不願大才小用,小小長史有辜卿之大才,但念卿忠君為國之心日月可鑑,朕暫受卿代理長史,日後若有更合適長史人選,朕再調卿入朝中。

和尚講到這,緩了口氣,繼續道:蹊蹺的是,懋功代理了長史一職後,沒過多久,就以父亡事孝的理由,離職了長史一職,可是沒多久,他又當上了長史。

據文獻記載,徐懋功第一次當長史,是自自願上表要當的,第二次則是太宗皇帝強硬聖旨硬要其當長史的。

雲巢和尚終於查到,在徐懋功第一次當長史後,很快有一位老儒生曾找到徐懋功深夜秘談,徐懋功對其執禮甚恭,如待其父。

這次秘談後,沒多久,一向健朗的徐懋功老父突然過世了,徐懋功便以父亡盡孝的理由辭去了長史一職。

不知為何,徐懋功本是朝中大員,既然辭去了小小的長史一職,其用意便是告訴皇帝,長史一職官職太小,自己不願意幹。

可恰恰蹊蹺的是,太宗識人用人的才能,天下無雙,韜略過人,以太宗之慧眼,又怎麼沒看出徐懋功不願擔任這長史一職,但卻為何後來事孝之後,又強下聖旨硬指徐懋功繼續為正式的長史。

這實在不合君臣惺惺相惜相知之理。

後來雲巢禪師查詢懋功之父原本十分健朗卻為何突然離世的原因,雲巢禪師沒有查到懋功父死究竟是為什麼而死,是正常而亡,是他殺,或是自殺,沒人能查清楚。

不過烏巢禪師卻是知曉了一個驚天的陰謀,一個關於帝王與臣子相互較量的驚天大陰謀。

剛代理長史,懋功剛剛赴任 ,很快就有老儒生前來與懋功深夜秘談。雲巢禪師弄清了那一次秘談的大致內容。老者當場痛斥了懋功的愚蠢,懋功被披頭蓋臉的一頓臭罵,懋功不知為何自己做錯了什麼。

懋功遂爭辯道:古來成大事者,皆需抓住良機。今此良機,我以忠臣之言上奏天子,自願不計個人得失,擔當長史,此計是示之以忠。

晉王李治雖然懦弱,但他畢竟是長孫皇后所生,子以母貴,這位皇子將來只要不做忤逆之事,親王之尊,以後都不會差到哪裡。

現今皇帝龍騰虎壯,不知還要掌朝多少年,如今爭儲黨爭日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些人爭得越烈,只怕到最後都終將被烈火焚身而亡,而那些離烈火最遠的人最終會毫髮無傷,成為這天下間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