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大明之最逍遙太子> 第144章 狀元與傳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4章 狀元與傳臚 (1 / 2)

二月,對於讀書人來說,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會試。因為考試在春季舉行,所以又稱春試或春闈。所有參加會試的都是透過鄉試的舉人,他們由官方提供食宿和交通費用。

因此,那些窮書生進京趕考時偶遇富家千金的情節,在現實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只是落榜讀書人的幻想。

顧鼎臣和王守仁都希望在會試中取得佳績,自去年鄉試結束後,他們一直閉門苦讀。在鹿鳴宴上,他們結為知己,備考期間,王守仁邀請顧鼎臣到家中一同準備。

這段時間,朱厚照為了不打擾他們,沒有與兩人見面。一方面,他擔心耽誤他們的備考;另一方面,他知道兩人會在春闈中表現出色,如果被嫉妒的讀書人發現他們與太子交好,可能會招來閒言碎語。朱厚照並不在意這些,但他害怕給他們帶來負面影響,不願讓他們承受這樣的名聲。

然而,每當大棚豐收土豆玉米,或者錢記推出新產品時,朱厚照都會記得送給他們一份,保持著友好的關係。王守仁對座鐘的精巧感到驚歎,產生了研究的興趣……

朱厚照原本是好心,可王守仁抵擋不住好奇心的誘惑,他的“格物癖”又犯了,竟把座鐘拆開,一心要弄明白座鐘的工作原理。拆的時候輕鬆,但裝回去可就費勁了,他琢磨了三天才搞定。

裝回去後,他又對座鐘的運作著了迷,一心只想搞清楚。王華看見兒子本來學習很用功,現在卻因為一個座鐘荒廢了學業,怎麼勸都沒用。

直到顧鼎臣開口提醒,伯安兄,別因小失大啊,別為了這個座鐘影響了考試,如果你考不好,怎麼和朱兄一起研究蒸汽機呢?王守仁一聽蒸汽機,這才停下了對座鐘的研究。

座鐘再精緻,也比不上蒸汽機吸引人。王華也覺得納悶,這蒸汽雞、蒸汽姬是什麼東西?提到這個兒子就會乖乖去學習。王守仁再次想起朱厚照的話。

一個進士和一個狀元研究格物,帶來的影響力是不一樣的。我一定要考上狀元!

會試時,王守仁表現出色,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等到最後確定排名參加殿試,他排在了第四位。前三名分別被賜予進士及第的榮譽,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第四名也有個稱號,叫傳臚。

王華心裡十分欣慰,為王守仁感到自豪。王守仁則稍感遺憾,要是能進入前三該多好。顧鼎臣在殿試中大放異彩,一舉奪魁,成為了明朝第四十四位狀元。

在接受《大明萬年報》採訪時,新科狀元和傳臚表示,他們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績,除了勤奮讀書,研究格物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這有助於提升邏輯思維能力,能透過表象洞察事物的本質。儘管這種說法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但總有人相信。

松竹齋裡,朱厚照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內容,結合各種複雜的物理知識編寫的格物學書籍,銷量一時之間翻了幾倍。

明朝英宗之後,慣例是科舉進士第一甲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編修的職位。此外,還會從第二甲、第三甲中挑選年輕且才華出眾的人擔任翰林院庶吉士,稱為“選館”。

金殿點名後,顧鼎臣被任命為翰林院修撰,這是個從六品的官職,主要負責編寫實錄,記錄皇帝言行,講解經史,以及起草相關禮儀文稿。

王守仁進入翰林院擔任庶吉士,這是一個過渡性的職位,三年後透過考試,可以成為“翰林院檢討”,從七品官職,或者分配到各部門任主事,或優先任命為知縣。明代的翰林院是儲備人才的地方。

英宗之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非進士不得入翰林,非翰林不得入內閣。因此,庶吉士被譽為“儲相”,有機會平步青雲。比如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就是庶吉士出身。

只要顧鼎臣和王守仁不犯大錯,憑藉他們的能力,在退休前擔任六部尚書應該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