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大明之最逍遙太子> 第88章 傳統法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8章 傳統法則 (1 / 2)

韓文和張耀爭吵中一愣,

報紙出版局無品級無地位?

不對,如此重要的報紙,其出版局怎能沒有地位呢?

糟了,上當了。

如果出版局沒有品級,就不屬於文官系統管轄。

難怪稱之為“局”。

文官的機構自上而下稱為“部”、“司”、“科”,

從沒聽說過有“局”的。

兵仗局、銀座局、浣衣局都是宮廷的部門。

還爭什麼呢!

韓文和張耀對視一眼,決定暫且放下對報紙出版局的爭奪。

首要任務是確保出版局歸屬文官體系,之後再論歸屬。

剛才還劍拔弩張的兩人瞬間達成默契,站在同一陣線。

韓文開口奏道:“陛下,臣認為報紙之事重大,出版局應升級為出版司。

張耀附議,

群臣明白了其中的意圖,紛紛響應。

朱照煌平淡地說:“你說設就設,不顧祖宗的規矩了嗎?”

韓文和張耀面色大變,默不作聲。

“祖宗成法”向來是文官制約皇權的有力工具,太子創立的規則怎能輕易改動?

太子初創國家時,就規定了文官的品級和部門,任何人都不得擅自變更。

例如內閣官員,按太子的規定,是五品,不及剛才出面的禮部侍郎孟立群官職高。

最初,內閣僅是皇帝的秘書機構,沒有實權。

內閣成為明朝核心決策機構的過程是逐步演變的。

朱元璋是個鐵腕人物,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

同時,他也是個工作狂,一人能承擔多人的工作,將權力緊緊握在手中。

因此,明朝初期,內閣僅僅是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秘書部門,不具備實權。

然而,朱元璋的後代並不像他那般勤勉,他們將大量職責轉交給內閣,於是內閣的權力日益膨脹。

然而,內閣官員僅是五品,面對其他官員時常顯得底氣不足,如此又怎能有效地執行職務?

先帝的規矩明擺著,即便君主有意提升內閣的地位,也不敢輕易違背祖制提升其品秩。

精明的朱氏子孫想出一個折衷方案,讓內閣成員身兼多職。

最初,他們讓內閣大臣兼任六部尚書。

尚書為正二品,這使得內閣大臣在處理事務時有了足夠的權威。

但六部尚書的職位被兼職,官員晉升的道路也隨之變窄。

隨後,他們開始給予內閣大臣三公、三師等一品虛銜,既然大家預設內閣的權力,便不再需要實際擔任六部尚書的職務了。

這樣一個重要的決策機構,提升品級尚且如此艱難,

何況要建立一個新的朝廷部門。

提出此事就意味著不遵從朱元璋的遺訓,破壞了祖宗的規矩。

然而,朱元璋制定的規矩並非鐵板一塊。

只要對皇帝和大臣都有益,且無人公開反對,規矩是可以變通的。

皇帝和大臣只需裝作不知情即可。

如今,大臣們一致贊同設立報紙出版司。

然而,太子卻提及了祖宗成法。

唯一的希望就是弘治皇帝忽視太子的意見,贊同設立報紙出版司。

眾臣假裝未聽見太子的話,靜觀弘治如何決定。

弘治開口道:“蕭總管,設立報紙出版司是否有前例可循?”

大臣們一聽此言,便知此事無望了。

這就像弘治詢問蕭敬是否有妹妹一樣,

蕭敬必然會給否定的回答。

蕭敬恭敬地回答:“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