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1635改變世界> 第21章 終於有炮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章 終於有炮了 (1 / 3)

巡視完了槍械車間之後,陳昊在負責人絮絮叨叨吐苦水的聲音中離開了,來到了火炮車間。

相比起步槍製造難題,火炮依照道理會更難,但事實上火炮製造其實比步槍簡單多了,沒有複雜的槍機結構,火炮就是一根又厚又長又重的管子而已。

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成本問題,這玩意兒屬於好造但卻用不起的玩意兒,好造的原因就是,火炮直接用金屬澆鑄就行了,而貴的原因就是澆鑄成功率不咋樣,很容易失敗,火炮製造就有古語稱“十得一二者可稱國手”,大白話就是說,誰能鑄炮的成功率達到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被稱為頂尖的國寶匠人了。

但那說的都是泥範澆鑄法和失蠟法,陳昊指導工匠們早就研究成功了鐵範鑄炮法,將火炮鑄造成功率提升到了百分之四十左右,或許伴隨工匠技藝熟練之後成功率還會繼續提升。

但就是這樣的成功率依然還是令人難以忍受,一門合格火炮鑄造出來往往會伴隨一兩門廢品誕生,這就導致了火炮造價奇高,一門火炮造價如果說是一千,那麼成功了的是一千值了,報廢的那就是一千打水漂。

陳昊曾計算過,如果用青銅這玩意兒鑄造火炮的話,那溗泗軍啥都不用幹就可以直接宣告破產了,依照目前溗泗軍的這點底子,根本造不起青銅炮,畢竟這年頭銅可是能夠鑄幣直接當錢用的,溗泗軍這點底子是不可能用得起青銅火炮的。

最後留給溗泗軍的只能是選擇鐵炮,但這玩意兒成本也不低,雖然還未開始批次鑄造,但軍械廠給出的估價在一千五百兩至兩千三百兩之間。

目前軍械廠設計鑄造的火炮只有兩門樣炮,就為了造出來這兩門炮花掉了整個軍械廠百分之三十的預算,兩門炮都是熟鐵澆鑄而成,後期人工打磨內壁,生產線同一批次造了七門火炮,到最後測試合格的就兩門。

該款火炮口徑九十毫米,倍徑十五倍,在試驗場內測時,最大射程一千五百米,有效射程五百米,最佳射程三百米左右,口徑誤差被控制在了三毫米左右。

火炮在戰鬥狀態下帶上炮架全重四百五十公斤左右,必須要由馬匹拖拽。

這款火炮炮管加炮架,然後算上拖運馬匹,還有配套彈藥以及附件輔助工具,採購價至少也得兩千兩銀子往上,如果再加上訓練以及人員費用,還得繼續花錢。

陳昊聽完之後咋舌,直呼玩不起,這價錢實在是太貴了,真要裝備軍隊,就是把陳昊賣了都不夠,同時他也開始懷疑人生了,為什麼明朝那種爛到極致的財政可以大規模列裝火炮呢?他搞不明白明末清初這段時間明清兩軍那些大炮哪裡變出來的,這玩意兒實在是太貴了。

單單嵊泗軍這三千陸軍不說多了,十門炮總得意思意思吧,勉強組個炮營出來,光有炮還得有人伺候,一門炮前前後後十個人一匹馬不算多,火炮有了還得配套炮彈和火藥,也得安排人馬車輛運輸,這都是錢吶!

陸軍還算是小頭,海軍才是大頭,海軍申請給五艘軍艦裝載火炮,光有船體沒有炮算什麼軍艦?

申請的倒也不多,大噸位福船每艘船申請八門火炮共計三十二門,小噸位福船申請四門火炮,加起來三十六門。

之前陳昊看完覺得合理就批准了海陸軍共計四十二門火炮的火炮申請,可現在到了軍械廠一看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了,這裡面的水深根本把握不住!

這價格成本,別說四十二門火炮,就是十門自己都買不起,硬要買那就得學日本明治維新,大家都節衣縮食買炮,軍餉都別要了,真那麼幹,除了炮兵海軍開心之外,其餘的步兵可就都要造反了。

陳昊聽取了完了火炮車間負責人的彙報之後,立刻就表示,這個造價不現實,根本玩不起。

負責人表示,如果軍方願意用明軍那種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