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1635改變世界> 第99章 教育改革(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9章 教育改革(2) (1 / 3)

如今的科學研究院為何變得如此龐大而臃腫?這不止是政府的心病,也是定海各界都關注的社會問題,科學研究院被稱為定海的翰林院,裡邊的人可不單純的都是學術界人物,一大票的精英都是具備品級的官員甚至是議員。

研究院裡面隨便挑出來一個人,下放到政府機構,至少也是七品官起步。

最初的工業學院不過是一個單純的研究機構罷了,但現在卻已然發展成為定海境內規模最為宏大的學府,擁有著多達兩千七百名莘莘學子!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因就在於大量的學生無法滿足畢業條件,導致他們難以順利完成學業。那麼問題來了,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些學員無法畢業呢?

歸根結底,還是由於他們的基礎過於薄弱。要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天生具備超凡脫俗的才能,絕大部分人都需要透過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提升自己。

定海教育系統自創立之始便堅守著極為嚴苛的透過率準則。在這個體系中,僅有小學階段對學生的成績要求較為寬鬆,只需具備基本的識字能力即可順利畢業。

然而,一旦進入中學乃至更高學府,情況則完全不同。這裡奉行“寧缺毋濫”的原則,絕不容忍任何渾水摸魚者輕易獲得畢業證書。

如果你天賦異稟、才華橫溢,能夠輕鬆達到既定標準並透過各項考試,那麼即使你只在校學習一天便迅速畢業,也毫無問題。但若你只是平凡無奇之人,那麼只有年復一年地努力攻讀,直至成績符合要求,方可取得那夢寐以求的畢業文憑。

倘若實在無法堅持而選擇中途輟學,那麼你所能得到的僅僅是一張肄業證書。不僅如此,要想獲取這張肄業證,還必須滿足讀完規定的最長學制時間這一條件。換句話說,如果未能完成學業,連肄業證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今,科學研究院內匯聚著兩千七百多名莘莘學子,但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竟然有超過半數之人乃是留級生。這些學生本應在往昔順利畢業,然而由於學業成績未達標準,只得留校繼續埋頭苦學。

這並非因為他們不夠勤奮刻苦,實在是根基過於薄弱所致。或許,換個學習環境對於他們來說會是更為明智之選。

此刻,李本田正思考著這些往日被他忽視之事,思緒愈發深沉,彷彿陷入了無盡的漩渦之中。作為一名傑出的科學家,透過紛繁複雜的表象洞察事物本質,乃是必備的基本素養。

而此時的李本田,不僅看清了當前基礎教育的嚴峻形勢,更從中察覺到了一個令人膽寒的深層隱患。

這一切的背後,大機率是儒家文化的一次強有力反撲。儘管如今的定海崇尚新學和實用之學,並得到官方的大力倡導以及全社會的廣泛推崇,絕大多數的人都致力於腳踏實地做事而非空口白話地談論,但這絕不意味著儒家思想已在定海衰落。實際上,它只是相較過去不再那般輝煌奪目罷了。

需知即便是陳昊這樣有膽識之人,也僅僅只是敢於推崇實學和新學而已,絕無膽量冒天下之大不韙去打壓傳承千年、根深蒂固的儒家學說。畢竟,儒家在定海地區依舊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力。

此次大規模擴建各地學府,其中尤以紹興文綜大學最為引人注目。事實上,這所高校正是由那群堅守儒家傳統的人士極力倡導並促成創立的。

紹興文綜大學並不是定海財政撥款建立的公立學校,而是江南士紳出資聯合大儒建立起來的一所私立學校!

儒家眾人並非愚鈍之輩,相反,他們個個聰明絕頂。他們深知定海已不再奉行科舉取士之制,但又無力扭轉這一局勢。

於是乎,他們選擇順勢而為,積極融入其中,並試圖打造出一個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新型定海社會。因為對於儒家來說,教育感化、文化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