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歷史軍事>1635改變世界> 第79章 濟州島(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9章 濟州島(1) (1 / 3)

1639年9月,共和二年,陳昊率領艦隊抵達了濟州島墾殖區,時隔三年多之後陳昊再一次回到了這裡。

現在的濟州島墾殖區已經大變樣了,島嶼上最大的港口濟州港已經被修繕一新,三年前的濟州港都還是一片不毛,那時候作為島嶼上最大的港口,這裡駐紮著朝鮮水師部隊,並且還承載著濟州島與朝鮮本土之間的主要交通來往,即使是這樣,朝鮮人也沒有把濟州港修成什麼良港。

三年前的濟州港淤積嚴重,朝鮮人吃水淺的小船能夠停靠,定海人的大噸位軍艦根本沒法停靠,港口碼頭也全都是木製棧臺,承擔貨物能力極低,就算是這樣整個港口也只有三條木製棧臺碼頭,港口配套的船舶停靠區域、物流倉儲區域還有道路全都是沒有。

當時李敬天接手了濟州島墾殖區之後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港口貨物吞吐量不足,嚴重影響了本土對濟州島的支援,很多物資運過來卻沒法解除安裝,大量的貨船隻能停在外海排隊等待入港解除安裝貨物,當年剛成立的舟山航運公司幸虧是一家國有企業,這才有耐心等候,換做私人航運公司早就沒那耐心等了,把貨物直接拉到朝鮮就去賣掉算了。

李敬天執政濟州之後也是開始大興土木,第一年的全部精力都投入了環島公路以及兩處港口的建設專案上,以工代賑拉動濟州島本地經濟發展,濟州島墾殖區依靠著來往船舶貿易收入還有本土財政撥款,湊足了十萬兩銀子,對濟州島上的濟州港還有新建的瑟浦港進行大擴建,從裡到外返修新建了港口所有的基礎設施,把碼頭全都換成了青石混凝土砌成的永久性堅固建築,並且大力清淤。

還對港口通往內陸的道路進行硬化,方便內陸物產更快抵達碼頭進行銷售,同時港口的物流倉庫還有海關稅務部門也都相繼建立起來了進一步完善了海港智慧。

目前濟州島上的兩處港口都可以容納大型船舶出入裝卸貨物,濟州島的貨物年吞吐量也突破了兩萬噸。

陳昊抵達了濟州港登岸之後,立刻就對港口的煥然一新稱讚不已,前來迎接濟州巡撫李敬天也是臉上有光,向陳昊介紹著這三年來濟州島上的發展變化。

濟州島上現在人口規模已經突破了十萬人,其中三萬多人都是漢人,其餘都是朝鮮族人,李敬天也從明朝大陸聘請了不少落魄讀書人前來島上興建學校,對朝鮮族人開展漢化教育,努力同化掉這些人口,島上現在同行的語言就是漢語,朝鮮語言文字也就是他們世宗大王創造的那一套諺語體系被明令禁止。

目前島上的產業主要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濟州島上目前擁有著定海人控制範圍內最大的馬場漢拿山馬場,該馬場也是定海人重點投入經營的專案,定海人不計成本的向西班牙人還有葡萄牙人收購了不少的來自歐洲以及中東的良種戰馬送到濟州島進行培育。

目前漢拿山馬場已經擁有了五千多匹馬的蓄養規模,預計從明年開始,每年都能夠像定海軍方提供超過四百匹優良戰馬,經過雜交培育出來的濟州馬擁有不俗的戰力,非常適合定海騎兵的發揮,這一次陳昊麾下在遼東金州之戰中發揮極大作用的具裝甲騎就是濟州島編練出來的王牌兵種。

濟州島由於地形特殊,多山地草原缺乏耕地,所以島上農業發展並不算太亮眼,李敬天這些年盡力而為也開墾了二十多萬畝土地,土地產出也不怎麼理想,島上種植的作物主要以苜蓿、土豆、紅薯、小麥為主,勉強可以滿足島上居民自給自足,島上的農業其實也在為畜牧業馬場而服務,有時候種植的牲畜草料比人吃的作物都還多。

濟州島是典型的火山島,這座島嶼本身就是120萬~70萬年前火山噴發而形成的,30萬年~10萬年前因火山再次爆發噴出的溶岩形成了漢拿山,至今這裡還保持著它古老的面貌,浮在蔚藍色的大海上,特殊的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