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365書包網>武俠修真>赤心巡天 筆趣閣> 第兩百三十七章 我不敢說出它的名字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兩百三十七章 我不敢說出它的名字 (1 / 7)

道歷三九二一年元月六日。

姜望和重玄勝在桑府轉道,選擇援救重玄遵之時,景牧戰爭也已經落下了尾聲。

南天師應江鴻領軍盡復盛國疆土,逐殺敗軍。使牧國之勇士,屍骨綿延,使牧國之戰馬,盡烙景印。

深入草原三百里,勒碑以記功!

之前北宮南圖戰死、驚傳天下時,晏平推測景牧戰爭的程序,便說少則兩天三天,多則五天七天,這場戰爭就會結束。。

可景國真的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這場恢弘戰爭的掃尾,仍然是震懾人心的!

北宮南圖的身死,成了這場戰爭的轉折點。這位神冕佈道大祭司,在很多牧國人心中的地位,是幾近於神的。隨著他的隕落,原本相持不下的戰場,瞬間打破了平衡,牧軍更是士氣跌落谷底,就此一潰幹裡。

從道歷三九二零年十月十九日,景牧兩國全面開戰,到道歷三九二一年元月六日,應江鴻立碑於草原。

總共用時兩個月又十七天,這場轟轟烈烈的霸主國之戰,便落下了帷幕。

當然此前牧盛之間長達一年的輪戰,也不應該被完全忽略。在這次景牧戰爭中身受重創的李元赦,或許也應該被人們所銘記。

但是說到底,此戰豎立的,還是景國巋然不動的強大威嚴。是古老帝國向整個現世的又一次宣示—一強景今日仍然雄視天下,是所謂至尊至貴中央帝國。

應江鴻如此順利地完成了收尾,景廷毫無猶豫,同天便一封國書發予臨淄,言日一一

“東國天子親啟:

景夏者,同盟之國也!朕與夏皇,兄弟之義也!弟雖愚魯冥頑,以招外禍,為兄者不能不救。東國有日出之德,東天子何不冰消前隙,頓止干戈,重修本宗之好?

景有安穩現世之責,朕亦常懷和平之念。

天下人族本一家,實不該積舊怨而加新恨。

一意孤行甲馬,恨恨綿綿豈有絕期?此智者不取。

一念恨起兵戈,叫千家慟而萬家哭!非仁者所為。

朕之言也懇懇,朕之心也切切。惟願東國天子能知。

東國就此罷兵,中域之國不咎既往。

齊軍若是不退,朕雖不忍,亦不得不赴兄弟之邦,以刀兵退外賊也!”

這警告不僅僅是警告,或者說,並不僅僅停留在警告的層面上。應江鴻那邊尚未撤軍歸來,真君於闕便親領八甲第一的鬥厄軍,作為先鋒之軍,揮師南下!

人們所揣測的景國的困境、景國的選擇艱難、景國的投鼠忌器、景國未必敢在景牧戰爭結束後又開啟第二場霸主國之戰通通都在這種強硬的態度裡被擊碎了。

中央帝國之霸道,一時昭顯!

饒是齊國連年得勝,威壓四方,正在盛時,兵勇民驕,一時也人心惶惶。

這一次提刀站到面前來的,畢竟是景國。畢竟是道歷重啟以來,始終雄踞中域的第一帝國!

今日攜大破牧國之威,勢壓東齊,聞者莫不惶恐一時間奏章如雨,飛落齊天子案頭。

一眼望過去,大都是請求天子顧念大局,御命前線退兵。

其中曾經寫下雄文《功過論》,險些把姜望名聲釘死、令其一度為萬人踐踏的大儒爾奉明,洋洋灑灑萬言,上書天子,文辭瑰麗,核心只有一句—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天子應以儲存齊軍實力為上。

曹皆不是姜望,他爾奉明當然不敢在沒有實質證據的情況下大罵其人。

甚至於也根本不敢提及重玄褚良這等兇人的名字。

但諸如“前線私為大功計,怎舍退兵!”之類的話,倒也沒有少說。

朝野之中,頗多聲援者。

不少人奉其聲為金玉之聲,奉其人為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