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明就说了小米面面茶的配方,若是不粘稠,还可以将大米粉掺里面。
张六爷听了很是心动。
说着闲话,大家略熟悉些,话题就转回到顺天府乡试。
富明就将自己晓得的说了,八旗科举解额若干。
张六爷听了,感叹道:“参加的人少,解额还多,真好。”
应考的人数,与录取的比例是十比一左右。
要知道江南乡试下场的考生竞争最是激烈,录取的比例达到五十比一,顺天府乡试也要三十几比一。
富明看了眼坐在上首的张英道:“张相乡居,亲自教导世兄,桂榜有名就是早晚之事。”
张六爷却有自知之明,摇头道:“我资质有限,功课比不过前头的几位哥哥,就是比弟弟还差着,眼下还在垒实根基,离下场的时候还早的,还不知以后会如何。”
早年听着父兄应试的消息长大,他并不觉得科举有什么难的,可是回桐城读书后,才晓得科举不是那样容易的。
有的人,一辈子是老童生,或是一辈子的老秀才。
富明听了这话,对他印象颇佳。
这个年岁,最是要脸面的时候,能够承认不足很难得。
富明也就多说了两句,道:“八旗科举看着容易,可眼下国朝无战事,八旗读书的人家多了,也不如早年那样好考了,就比如我,报名了今年的乡试,不过就是走个过场,历练一番罢了,想要榜上有名,还要再学习几年,再看运气。”
两人对视一眼,生出几分知己之感。
都不是天资卓越的人,即便勤快读书,可成绩也只是中平。
跟那些读书好的比起来,真是让人无力。
好像是用尽了力气,也没有半点儿底气,可上可下的,盼着好运气。
福松坐在张英下首,跟张英提及了去年京畿水患之事。
当时张廷玉狼狈搬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如今张廷璐进京备考,正赶上六月到京,又是雨季,南城并不宜居。
“大哥如今在小九卿任上,再上一步,就是京堂,住在内城方便些,等到升了京堂,估摸着御前也会赐宅邸居皇城,倒是二哥那边,如今还在南城赁居,多有不便之处,三哥又要上京备考,依附兄嫂而居怕是多有不便处,侄儿在国子监有一私宅,是姐姐前年赠予,距离皇子府也近,不到一里地,去年叫人修葺出来,倒是可以让三哥住那里备考,胜在清净,去大哥那边也方便……”
福松就说了自己为张家舅兄预备的院子。
他无法理解张家为什么不在京城置宅。
内城的宅子不能买,南城的宅子还不能买么?
结果腾出了赐宅后,就只能让儿子们去租宅子住。
只看张家这些儿孙,往后进京应考的不是一个两个,也该置办一个落脚之处。
张英听了沉吟,没有直接回绝,而是望向三子。
他晓得福松是好心,张廷瓒是长子长兄,照顾弟弟是应该的,可是长媳是继室,跟小叔子年岁相差不大,就有些不方便了。
至于张廷玉那边,不肯续弦,更不合适,没有正经女眷,无人照顾张廷璐起居。
张廷璐道:“二哥来信提及在莲花池订了个院子,不少在京求学的生员都住那边,距离会馆也不远,更方便些。”
住在内城的话,清净是清净了,可是也有不方便之处。
张英点头,就对福松道:“既是你二哥都预备下了,那这一回就不麻烦你了,往后日子还长着。”
福松好心帮忙,并不勉强。
虽说才接触半天,可是他瞧出来了,张三爷的品格跟张廷玉相似,略有些拘谨迂腐,不如张廷瓒豁达有趣